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劉紅燦)我國“國家農業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持開放實驗室項目”23日在京啟動,這標志著我國農業政策研究開始進入量化階段。實驗室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它將通過建立數據庫、模型等,為政府決策提供政策分析平臺。
在23日召開的“中國農業政策研究國際研討會暨國家農業政策開放實驗室項目啟動會議”開幕式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萬寶瑞說,中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一個把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決策支持平臺。借助開放實驗室這種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在農業經濟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管理方面,逐步建立一個科學的國家農業政策分析和決策支持系統,適應中國農業宏觀決策科學化的客觀要求。國家農業政策分析與決策支持開放實驗室項目,是新時期農業經濟與管理學領域的一個重大創新項目。
與會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1993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福格爾(Robert Fogel)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政策研究和技術研究同樣是農業發展的發動機,在先進技術的推廣、農業科技投資等方面,政府的政策將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肯定了國家農業政策開放實驗室這種形式。
據開放實驗室主持人、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錢克明介紹,項目總體建設包括中國農業經濟數據庫、中國農業政策分析平臺與決策支持系統、中國農業政策效果演示與報告系統三大部分。開放實驗室的功能主要包括:圍繞未來中國農業政策的重大問題展開一系列科學、系統的政策分析,為國家農業政策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匯集國內外一流的農業政策研究專家,建成并不斷完善權威的中國農業政策研究數據庫、政策分析模型和決策支持系統;逐步成為我國農業政策研究的創新基地,改變若干農業政策研究方法和手段落后的局面;逐步建成我國農業政策研究人才的培養基地,特別是博士和博士后的培養基地;通過提供無償培訓、軟件和數據,為省級農業政策研究和決策部門提供示范和支持。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承辦,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在開幕式上致辭,來自美、日、澳、韓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位專家出席會議并提交論文。(責任編輯:周庚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