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不松勁,我們如何應對?
南繁育種工作事關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創新的根基,但疫情防控必須不留死角。這是水稻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視頻會議上,所黨政領導班子和全體與會人員達成的共識。所長胡培松高度重視南繁科研和疫情防控工作,他多次強調,時間不等人,科研千萬不能松懈,南繁疫情防控工作更不能松勁,必須件件落實到人。
很快,2月7日,水稻所便在所長胡培松和所黨委書記高士軍的領導下,成立了“所南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科研處、辦公室、后勤中心等職能部門在全所一盤棋的布局下,迅速行動起來,出臺了《中國水稻研究所關于南繁基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落實了一系列舉措,為研究所南繁科研和疫情防控工作“雙管齊下”提供保障。
“我要把大量繁雜的南繁派駐銜接工作做實做細,力保萬無一失,比如南繁人員的身份、健康、行程、住宿等信息填報以及赴海南工作證明開具等等。”水稻所南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紅偉笑著說,“截止2月21日,水稻所南繁基地共有25名科研人員,接下來,我們南繁工作將是一場硬仗,一方面是決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人手短缺已成定局,因疫情防控需要,必須減少南繁派駐人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委托現有的南繁人員代管代收。這樣一來,現已派駐的25名南繁人員將承擔往年100多人完成的1000多畝南繁基地科研試驗任務。但好在這是一支經過多年南繁磨礪的隊伍,比如李華、陳宏法、徐勝利、周正平等,他們不僅經驗豐富,業務熟練,而且肯吃苦,都是干農活的好手,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完成任務!”
在海南陵水南繁基地,水稻所嚴格執行《中國農業科學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工作方案》和研究所制定的南繁疫情防控方案,充分利用基地43間帶獨立衛生間宿舍的有利條件,嚴控人數,確保一人一間,嚴格做好新抵南繁人員的14天隔離防控,隔離期間,基地安排專人負責送餐并實行體溫日檢上報制度。
“現在市場上買不到消毒液和口罩了,外地物資也緊缺,即使有物資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現在是疫情非常時期,我是陵水本地人,我得盡自己所能來保證大家吃上干凈衛生的飯菜。”長駐水稻所海南南繁基地的工作人員王小玉,托熟人找朋友,千方百計采購到部分消毒液和口罩,對食堂區域進行了全面消毒,保障食堂工作人員的口罩使用。南繁科研人員周興鵬,在認真做好試驗田的栽培管理、觀察與記錄的同時,還主動承擔當起南繁基地“抗疫”聯絡員任務,保障全員信息一日一報,他說:“也沒什么好想,就是做唄。疫情這么嚴峻,為了戰勝疫情,醫護人員、軍人、那么多人在一線‘浴血奮戰’。相比之下,我只是在后方做了一點點后勤保障工作。”
為了進一步發揮南繁派駐人員中的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所黨委通過微信、郵件等多種形式及時向南繁全體黨員提出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要“帶頭提高政治站位、帶頭認真履職盡責、帶頭嚴明紀律要求、帶頭加強自我防護、帶頭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帶頭凝聚正能量。”科研處及時通過微信群轉發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引導全體南繁派駐人員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目前,南繁基地全體人員上下一心,形成了群防群控、自防自控的強控合力,全面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各項科研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農時不等人,我們該怎么辦?
“農時不等人,耽誤一時,錯過就是一年!”聽似平常的一句話,卻道出了水稻所早稻育種團隊責任專家馬良勇研究員內心的焦急,“所里為我們南繁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細致的防疫工作,我必須去海南。”面對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馬良勇在一番權衡并做好自身防護后,如候鳥一般,毅然“飛”赴海南開展南繁水稻育種工作。
“看,試驗田里的稻子都陸續抽穗了,最近這些天正是做雜交的高峰期。沒辦法,因為疫情的發展,課題組成員無法及時來到陵水基地,今年雜交工作又多了不少,但特殊時期必須盡量保證工作順利完成,自己苦點累點也是應該的。”他不辭辛勞,早出晚歸,一個人干著兩個人的活,每天“一只口罩一頂草帽,一身汗水兩腿泥巴”,在試驗田里忙著觀察材料、記錄數據、給水稻剪穎殼、套袋授粉,中午烈日當頭,本就悶熱難耐,但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口罩一刻也不能摘除,人偶爾也會出現中暑的癥狀。“說不苦是假的,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勞累。育種工作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夢想!”望著那一缽缽套袋完成的水稻育種材料,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陽映襯下,令人溫暖感動!(通訊員 陳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