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拍賣中,成交的種公牛中,有45頭為我國自主育成的優質肉牛品種華西牛。”
成交價50萬元。7月25日,在第五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上,一頭我國自主育成的華西牛種公牛奪得標王。記者了解到,拍賣會成交種公牛56頭,總拍賣額達到1638萬元。其中,華西牛成交45頭,拍賣金額1278萬元。
種公牛拍賣現場。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供圖
1頭種公牛每年可配種1萬頭母牛
種公牛拍賣,是肉牛業發達的國家廣泛使用的優良種質推廣手段。我國肉牛產業起步較晚,相關的拍賣機制建立也同樣較晚。2018年,我國在內蒙古舉辦了首屆種公牛拍賣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葉玉江介紹,自2018年開始舉辦以來, 已經成為全國肉牛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實現了全國范圍優秀種公牛的集中展示,展現了科技創新在大動物育種中的顯著成效,實現了種公牛優質優價的市場應有規律。以往四屆種公牛拍賣會,成交186頭種公牛,總拍賣額達到2998.7萬元,其中我國自主育成的“華西牛”單頭拍出了66萬元的歷史最高價。“俗話說‘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一頭母牛,一生可產8—10頭牛犢。而一頭優秀種公牛一年生產的凍精,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可給1萬頭以上的母牛配種。”他說。
據悉,今年的種公牛拍賣會,吸引了全國7個省、18家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的62頭優秀種公牛參拍。拍賣會上,專家團隊還采用傳統遺傳評估+基因組育種值估計相結合的方法,對62頭參拍后備公牛進行了初生重、6月齡重、18月齡重和體型評分4個性狀的的表型育種值估計和中國肉牛選擇指數計算,同時利用國家肉牛遺傳評估技術平臺計算了斷奶重、胴體重、屠宰率等5個性狀的基因組育種值和中國肉牛基因組選擇指數。最后,經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組綜合評定,評出了金牛獎8個,銀牛獎20個。
拍賣價最高的華西牛。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所供圖
五屆拍賣會累計拍賣額4636萬元
據了解,本屆拍賣會在總結前四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將室內拍賣、室外展示相結合,讓參拍種公牛在室外運動場以自然狀態自由活動,幫助競拍者更加直觀地感受每頭牛的精神面貌、活動能力和飼養管理情況。
在經過多輪競拍之后,本屆拍賣會共成交種公牛56頭,總拍賣額達到1638萬元。其中,華西牛成交45頭,拍賣金額1278萬元。標王為1頭來自內蒙古的華西牛種公牛,成交價50萬元。據介紹,加上此次拍賣,全國種公牛拍賣會已累計成交242頭種公牛,總拍賣額累計4636萬元。
優秀品種的種源問題,是限制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全國畜牧總站站長、黨委書記魏宏陽指出,良種是肉牛產業發展的“芯片”,經過一代代育種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肉牛良種繁育體系逐步完善,基礎支撐工作有序開展,聯合育種穩步推進,自主育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葉玉江表示,種公牛拍賣會是一個全國優質種公牛的綜合展示和推廣平臺,“這些優秀的種牛資源,將從這里走向全國,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最終服務于產業、造福于社會。這也標志著我國肉牛核心種源在自給自足道路上的不斷邁進,加快了肉牛遺傳改良進程,促進了肉牛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使得我國肉牛產業逐步與國際種牛市場接軌。”他說。
育成自主品種打破國外壟斷
此次拍賣中,成交的種公牛中,有45頭為我國自主育成的優質肉牛品種華西牛。
我國肉牛產業起步較晚,種源長期依靠引進,據介紹,我國現有肉牛育種群體制種供種能力不足,種公牛70%以上依賴國外進口。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雅指出,“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和發展主動權。”
華西牛正是我國育種科學家們打破種源卡脖子的成果之一,據悉,該品種由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的專家們,歷時43年育成。華西牛突出表現為肉用性能高,平均胴體重為382公斤,較全國平均水平提升51.9%,與美國持平。屠宰率比澳大利亞西門塔爾牛高出9.5%。此外,華西牛的生長速度快,比澳大利亞西門塔爾牛高,與美國持平。目前,存欄種公牛406頭,其中采精種公牛310頭。已建立內蒙古烏拉蓋、新疆伊犁、湖北荊門、云南昆明四個推廣示范基地,推廣優質胚胎7956枚。
與此同時,科研團隊還進行了一系列育種創新,如研發了針對華西牛體型特征的計算機視覺自動化性能測定系統,實現了牛體圖像的自動采集與分割、基于雙目立體視覺技術的牛體體尺測算、基于圖像或視頻建模的牛體三維重建等,極大提高了性能測定的效率和準確性。再如是建立了華西牛育種數據庫,統一了遺傳評估方法,形成了以育種場和種公牛站為核心的數據收集模式和聯合育種體系,確保了育種群和種牛的選擇強度和遺傳評估的準確性。同時,科研人員還完善了肉牛基因組選擇技術體系,持續擴大參考群體數量,優化基因組選擇方法,構建多性狀與多品種遺傳評估模型,研制華西牛育種專用芯片,整合多組學技術獲得的功能變異位點開展育種值估計,準確性高于50%。
據悉,種業振興三年行動以來,我國自主培育的華西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凍精全國市場占有率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