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月8日召開的中國農業科學院2020年工作會議上獲悉,未來3年,針對農業農村技術短板和“卡脖子”問題突出等現狀,中國農科院將建立院級重大科研任務“使命清單”,優先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研聯合攻關任務,按照規劃,重大任務將為30項左右。2020年將先期啟動的重大任務包括:非洲豬瘟防控,草地貪夜蛾防控,水稻、小麥、玉米、大豆4大作物“藏糧于技”科研攻關,肉牛、豬良種化科研攻關、畜禽用抗生素減替關鍵產品創制等。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在會議上介紹,當前,農業水土資源約束加劇,氣候條件不確定因素增多,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重大動植物疫病風險增加,要確保糧食和生豬等穩產保供,農業科技要發揮關鍵作用。對中國農科院來講,必須集中優勢資源,在作物新品種培育、高產高效栽培、非洲豬瘟和草地貪夜蛾防控等方面強化技術攻關和轉化,提升綜合生產能力,盡快取得新突破。
他透露,在科研方向上,要進一步明確創新任務和重點。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重點在作物關鍵基因挖掘、作物分子聚合育種技術、高效固氮生物學、作物高光效育種、農業新材料、農情信息智能獲取等領域超前部署,力爭取得一批基礎研究成果與重大科學發現,強化科技創新源頭供給;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在“藏糧于技”、畜禽良種培育、農業重大疫病應急防控、農業綠色發展、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聯合攻關,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核心關鍵技術;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重點在經濟作物提質增效、優質乳工程、農產品營養與質量安全等領域聯合攻關,加快產出一批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產品。
記者了解到,這些即將啟動的重大任務將由該院科技管理局負責統籌組織管理,每一個重大任務指定一位院領導擔任總指揮,同時,遴選組織協調能力突出的首席科學家,在任務策劃階段深入研究制定協同創新技術路線,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參與團隊,適當控制團隊總數,明確任務分工與產出目標,避免“拼盤”和平均主義。此外,還將依托任務推行改革試點。擴大牽頭單位和首席科學家在任務設計、隊伍組織、預算分配、經費使用和管理、內部調整等方面的決策權限。建立基于國家需求與實施績效的任務動態調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