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育種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舉行,同期還舉行了加快南繁硅谷建設推動種業創新發展研討會。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周紅波,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吳孔明,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現武,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陳華寧,海南省、三亞市有關領導出席會議。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張洪程、宋寶安,以及隆平高科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楊遠柱分別就南繁育種、栽培、植保和產業作主題報告。
唐華俊介紹,中國農科院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在海南開展南繁育種工作,現常年有11個研究所和單位在海南開展南繁工作。其中,水稻所、作科所、生物所、棉花所、鄭果所等都在海南建設了固定的南繁基地,總面積超過2000畝。
2019年10月28日,中國農科院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注冊成立“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以下簡稱南繁院)。唐華俊說,南繁院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目標為需求導向,以搶占國際農業科技制高點為目標牽引,打造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應用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種業創新平臺。
南繁院注冊成立以來,在海南省、三亞市及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等的大力支持下,承擔建設的南繁作物表型設施項目施工穩步推進,國家種業創新實驗室項目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項目建議書已上報海南省政府并獲得認可;已獲批海南省科研項目立項支持6項,總經費986萬元;獲批海南省院士團隊創新中心1個;首批26名研究生(碩士20名、博士6名)將于2021年9月入學;88位專家申報認定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柔性引進人才,擬入駐南繁研究院開展相關研究;作為理事單位參與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建設,為南繁院的實體化運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唐華俊指出,中國農科院南繁育種研究中心的成立,開創了國家南繁科研力量實體化和本地化建設的先河,將對建設南繁硅谷、助力打贏種業翻身仗具有重要意義。該中心將與南繁院實行一體化運作,圍繞南繁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分子設計、品種培育及栽培生理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
該中心的成立,是對南繁院人才團隊建設和的有力支撐,有利于高端人才和科研團隊在崖州灣的常態化集聚;有效整合中國農科院院屬南繁基地資源,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合力攻關種子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維護我國種業和糧食安全;促進與海南科研機構融合發展,共同爭取支持開展種業科技攻關,助力南繁事業發展;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同南繁科技城企事業單位合作打造成果展示交易和開放共享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唐華俊指出,該中心將聯合國內外相關學科和專業,把南繁硅谷共同打造成全球種業科技創新中心。打造6個中心:全球種業理論創新中心、全球種業育種技術創新中心、全球生物育種中心、全球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全球成果轉化中心、全球種質資源引進中心。實現四個轉變:由田間—大田實驗向田間—實驗室實驗結合轉變;由季節性研究向全天候、全年時段轉變;由單打獨斗向協同創新轉變;由過程的現代化向系統化、智能化轉變。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農科院全院每年有科研專家、研究生等1000余人次往返海南開展科研工作。在三亞市吉陽區建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南綜合實驗基地”,在三亞市崖州區建有國家野生棉種質資源圃、作物科學研究所海南試驗基地,全院80%以上的農作物品種通過南繁加代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