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質標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套“細胞代謝動態追蹤系統”——細胞芯片-固相萃取-質譜分析系統(Cell Chip-SPE-MS)。該系統能夠像衛星導航般實時追蹤細胞內的能量變化,首次揭開維生素D3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動態代謝密碼。相關成果已刊登在《塔蘭塔》上。
傳統檢測技術如同用放大鏡觀察細胞代謝,只能捕捉靜態畫面。研究團隊將芯片生物實驗室、自動凈化系統和精密檢測儀三大模塊創新性整合,打造出活細胞培養、代謝在線富集和實時監測一體化平臺。其中,這個不足硬幣厚的透明芯片內,排布著多個微流通道,能夠同時實現不同種類細胞在同一藥物、同一培養環境下的共培養和同一種類細胞在不同藥物、同一環境下的共培養,且可以通過控制流體以使細胞進行原位操作,具有低試劑消耗量、高通量、低污染的優點。
“我們給每個代謝分子裝上了‘追蹤器’。”論文第一作者、質標所博士許檸介紹,新技術靈敏度較傳統方法提升百倍,相當于在西湖中檢測出一滴墨水的變化。通過向細胞注入特殊標記的葡萄糖,系統首次在不破壞細胞的情況下,連續24小時記錄下癌細胞“進食”糖分的全過程。
試驗發現,肝癌和結腸癌細胞就像“糖癮患者”,表現出顯著的Warburg效應,其糖酵解活性和乳酸產量顯著高于正常肝細胞,而維生素D3活性物質能精準切斷結腸癌細胞的“糖管道”,使其能量供應減少。這種抑制作用通過激活維生素D受體實現,為抗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靶點。
該技術已成功解析8類關鍵代謝物的動態變化,包括癌細胞特有的絲氨酸合成路徑。許檸形象比喻:“就像看清癌細胞從‘采購原料’到‘生產廢料’的完整流水線。”目前系統可同時監測百個細胞樣本,檢測效率提升20倍,未來將用于功能性食品評價和農藥毒性篩查。
質標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首席王培龍表示,隨著該技術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有望繪制出更精細的“人體細胞能量地圖”,為毒理評價、精準醫療提供新利器。
(質標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