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亞玲) 9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重大命題——糧食增產綜合技術生產模式研究“小麥優質高產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建立研究”正式啟動。
課題主持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肖世和介紹說,此課題經過充分醞釀,形成了5年實施方案,并在黃淮海小麥主產區落實面積2.5億畝,占全國小麥總面積60%。其關鍵技術成果展示包括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品種、小麥病蟲害全程控制技術體系、冬小麥旱情監測與灌溉預報技術等六項。該課題2013年計劃在河南、山東、河北等省陸續開展,同時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安排建立新品種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示范樣板研究,重點開展“高產與高效協調、良種與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等高產高效模式研究。
據了解,此項研究課題是以中國農業科學院有關小麥研究技術成果為基礎,農機農藝相融合,原始創新與集成示范并舉,并以節水高產優質高效為目標,開展品種、栽培、灌溉、施肥、植保、機具、加工綜合研究。肖世和介紹說,為適合現代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新要求、新變化,結合目前小麥生產中品種更新無規劃,良種良法結合不緊密,實用技術不輕簡、生產效率難提高等突出問題,課題組統籌考慮黃淮海各區內品種種植布局、茬口安排、光溫水氣等自然資源,將生產要素、科技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合力突破生產技術瓶頸,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成熟技術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技術增產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