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聚認為,在短視頻平臺上,優質內容并不總是能吸引到足夠的觀看流量,有時反而是一些獵奇或低俗的內容,能夠獲得更高的流量,從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在互聯網無遠弗屆的時代,不論多偏遠的山村鄉野,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連通世界。而手機也成為鄉村的“新農具”,溝通、購物、銷售,農民用手機了解世界,也展示自身。尤其是關于三農主題的短視頻,用戶群日益擴大。與此同時,方興未艾的三農短視頻,也顯現出一些問題,如部分內容低俗、審核機制不健全等。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表示,三農短視頻對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發展意義重大,他建議通過完善監管機制、加大激勵政策等方式,鼓勵和推動三農短視頻生產,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勁的助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
三農短視頻崛起,應注意不良信息
新京報:你為何會關注三農短視頻的問題?
李寶聚:作為科研人員,我們同時也一直在做科普工作,而短視頻作為當前最便捷的傳播方式之一,工作中必然會經常接觸。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三農短視頻的生產、傳播在快速增長,以某短視頻平臺為例,該平臺2023年全年中,共有10.2億個三農視頻,獲贊530億次。其中僅農技視頻產出就有2778萬個,總播放量達1206.2億次。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新問題,如出現了一些缺乏責任感、過度追求利益的內容。一些博主可能并非真正的專家或農民,他們加入這個行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關注度和盈利,由此傳播了不良信息,影響觀眾學習,甚至造成經濟損失。
新京報:短視頻創作者魚龍混雜,你認為應該如何對不良作品進行約束?
李寶聚:建議平臺設立創作者認證制度,要求創作者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對創作者進行實名認證。這一舉措有助于篩選出具有創作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創作者,同時,實名認證也有助于加強對創作者的管理,保障平臺的良好運行。
其次,平臺應與國家機關、研究機構、企業等展開合作,共同推動短視頻創作者與行業資源的整合,提高創作者的專業素養。同時平臺也可以繼續推出幫扶措施,對創作者提供知識授課、參觀學習機會以及技能培訓,提升創作群體的創作能力和創作素養。
此外,建立完善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對創作者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設立明確的評價標準,要求創作者遵循道德和法律規定,尊重事實,不得傳播虛假信息、誤導觀眾。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平臺應對創作者予以嚴肅處理。
審核中避免“一刀切”,敏感詞設置應更科學
新京報:你自身也做科普短視頻,其中是否遇到過一些問題?
李寶聚:確實遇到過一些問題,比如在科普中,一些專業名詞卻被認定為敏感詞,致使傳播受限。據我們調研,互聯網行業普遍采用“人工+AI算法機器人”的方式進行審核,由于人工審核工作具有較強主觀性,在內容審核中,依舊存在無法完全保證審核精準性與客觀性的情況,限制了一些行業短視頻的發展。直播和視頻審核中“一刀切”的問題突出,舉例來說,農業植保類的內容,違禁詞中包含細菌、真菌以及微生物名稱,若直播和視頻包含違禁詞,將導致整個賬號降權并不予推流,致使有資質的技術人員推薦的專業知識,無法觸達受益人群。
2023年6月8日,江蘇鎮江,益平村果農的桃園里,江蘇大學志愿者幫助果農直播推銷成熟的油桃
新京報:你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李寶聚:互聯網短視頻平臺在內容監管審核層面任重道遠,唯有政策、平臺、用戶三方聯動,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短視頻平臺視頻審核機制。首先,短視頻平臺間要互聯互通,打破審核技術壁壘,進行技術升級與復審機制共建,實現精準審核。其次,優化監管機制,平臺可以為有資質的專家賬號開通“白名單”,通過平臺官方審核獲得“白名單”的賬號,擁有更高的權威性和信任度,解決因平臺監管導致的優質視頻內容傳播受限的問題。同時引入舉報、投訴和其他負面評價機制,進一步凈化網絡空間,提升用戶自律,借助廣大用戶的力量,收集良好的監管制度改進建議。
優化平臺政策,鼓勵優質內容出圈
新京報:當前農業科普短視頻發展的情況如何?
李寶聚:現在確實有許多科技人員致力于科普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廣受歡迎的博主及內容,但高質量科普作品的推廣和傳播仍然面臨困難。科學家和專家發布的關于農業生產、植保和科普等方面的內容,往往無法讓廣大農民真正受益。在傳播過程中,創作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視頻的傳播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平臺的扶持,而受眾的觀看意愿和創作者的傳播愿望,也受到平臺算法的制約。此外,優質內容并不總是能吸引到足夠的觀看流量,有時反而是一些獵奇或低俗的內容,能夠獲得更高的流量,從而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新京報:你認為應該如何改變這一狀況?
李寶聚:首先,平臺應對優質、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三農短視頻,進行更大力度的推薦,設立獎勵機制,對具備優質創作能力的賬號給予流量扶持,幫助其提高曝光度,促進優質內容傳播。也可以與各大社交媒體、新聞客戶端等展開合作,將優質作品推廣到更多平臺,擴大其傳播范圍,以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次,可以設立專門的三農專家頻道,并對認證的三農專家賬號進行標注,允許其視頻內容中使用專業性術語,能夠更好地滿足觀眾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提高其視頻的可信度、專業性和權威性。此舉有助于農民更加信任和接受平臺上的技術指導,從而提高視頻的傳播效果,增加用戶黏性。
此外,鼓勵優秀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圍繞農業技術、政策解讀、市場分析等主題舉辦線上直播科普活動,通過與更多用戶互動,擴大其影響力,這既有助于農民提高生產技能水平,又有助于推廣優質農產品,解決產品滯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