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單產不斷提高,總產穩定增長。糧食生產進入高成本時代,人工、土地、農資成本等快速增加,而糧食價格漲幅較小,導致種糧效益偏低。如何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2024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建議,提高種糧農民養老待遇及直接收入,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胡培松建議,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并重,將最低收購價“一年一調”改為“三年一調”,穩定較長時間的種糧收益預期。同時,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列國標一級、國標二級高檔優質糧的價格標準層次,推進優質優價政策。構建農資市場干預機制,在價格過快上漲時出臺限價令,穩定農資價格。
“電力部門對糧食烘干機械用電按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從低執行,對使用柴油的按照稻谷烘干量給予補貼,降低成本、提升烘干質量和效率”他說。此外,他還建議降低大戶融資成本,提高規模經營戶信用貸款額度和貼息額度,適度延長還款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