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農科院日前發布的《中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中獲悉,我國農業特色產業第一產業規模達到9.7萬億元。
報告顯示,到2021年底,全國雜糧豆、果蔬茶菌特色種植基地達12.05億畝,年度生產特色農產品13.85億噸,養殖特色牲畜669.52萬頭,生產特色水產品2470萬噸。同時,產業鏈不斷延伸,龍頭企業超過9萬家,2023年,我國農業目錄體系初步形成,全國精品培育品牌144個,省級目錄區域公用品牌1100余個,企業品牌1700余個,產品品牌約2000個,產業富民品牌有效擦亮。
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眾多農民增收。報告顯示,全國目前有400萬個家庭農場、221.2萬家農民合作社,107萬個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服務小農戶9100多萬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穩定就業1400多萬人,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000多元。
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王國剛研究員介紹,自21世紀以來,我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十九大以來,中央及各地全面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土特產”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為鄉村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與此同時,我國特色農業產業也面臨著眾多挑戰,王國剛介紹,“總體來看,特色農業產業的產業鏈條仍然較短,多以初級農產品生產和簡單加工為主,對附加值更高的前端研發、后端市場營銷等涉及較少。品牌建設也較為滯后,此外,對小農戶的鏈接和帶動也依然存在松散薄弱的現象。”
報告還提出了多項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建議,王國剛介紹,“集群化、全鏈條化,是提高特色農業產業的基礎,未來,在加強產業鏈建設、品牌建設的情況下,應逐漸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目標,將特色產業做精做優。此外,還需要在聯農帶農方面加強機制創新,讓農民真正在產業的發展中受益,獲得更多的產業發展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