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農場的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綠色生產技術實收測產暨現場觀摩會上,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的玉米密植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示范田玉米最高畝產達1663.25公斤,打破現有1517.11公斤的全國高產紀錄,實現146.14公斤的大幅提高。
奇臺農場的玉米高產核心示范區面積共200畝,參試品種78個。此次測產實收面積合計30畝,結果顯示,示范田內11個品種單產均超過每畝1500公斤,高產主要是由于畝穗數和單穗粒重均有提高,其中最高產田每畝穗數達到8600穗,單穗粒重達192克。目前,該項技術經過長期研究已趨于成熟,可穩定實現畝產1500公斤。
“優越的光照條件加上先進的種植技術共同促成了此次玉米畝產破全國紀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少昆研究員說。
該研究團隊長期探索玉米高產潛力,搜集全國育種單位有高產潛力的品種,在水肥一體化管理條件下,通過提高種植密度擴大群體來挖掘產量潛力,明確了以“密植增穗增產,培育高質量抗倒群體,增加花后群體物質生產和高效分配”為核心的產量突破途徑。該項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藏糧于技”重大任務等多個項目支持,也是玉米品種和栽培技術的重大突破。
記者了解到,2009年開始,該研究團隊與奇臺農場展開緊密合作,邊研究邊推廣,當年奇臺農場玉米平均畝產500—600公斤,種植密度每畝不到4000株。目前奇臺農場10萬畝玉米全部采用該技術,平均畝產達1100公斤,種植密度提高到每畝7000株。該項研究成果同時也榮獲201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