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在金融領域。根據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發展洞察報告》,以數字人、金融大模型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已經在多個金融場景實現靈活應用,預計相關數智化產品將得到更廣泛使用。
尤其是在一些傳統金融服務開展難度較大的領域,金融科技的運用正改變銀行業服務“三農”的模式。
金融科技的運用讓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得到提高。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武義農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借助互聯網技術,建成了移動金融服務站,銀行工作人員持有終端設備到田間地頭為農戶放貸,可以讓農戶不用前往銀行網點就可獲得貸款,同時銀行在風控、效率方面也有較大提升,放貸成本明顯下降。
“農村金融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走信息化、數據化、在線化的路子,解決農業信貸金額小、手續繁、成本高、抵押物缺、風險大的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謝玲紅說。
專家表示,還要加速推進數字技術應用,運用金融科技進一步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成本和風險,推進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同時,依靠科技力量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逐步消除信用空白。
金融科技的發展讓銀行線上業務的開展以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更加順暢。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相關人員表示,該行按照“普惠金融推進月”活動的工作部署,積極運用金融科技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目前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正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農戶信息數據平臺,共建成信用村1.35萬個,評定信用戶55.86萬戶。推廣線上信用戶貸款,開展農戶普遍授信及掃村行動,線上信用戶貸款累計授信6.56萬戶,累計發放貸款56.62億元。
“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突破,對金融改革創新提出更高要求。”農業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業銀行通過搭建完成數字化轉型基礎框架,構建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數據賦能營銷、風控、管理取得明顯成效。農行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作業模式,推動農戶貸款持續擴面上量,“惠農e貸”余額已突破萬億元。通過聚合涉農金融場景,推出數字鄉村平臺“農銀惠農云”,服務已覆蓋2400多個縣(區)。
運用金融科技也需要防控相關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對于大量農村中小銀行而言,運用金融科技成本很高,靠單打獨斗難以跟上數字化轉型大勢,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等各方協同助推農村中小銀行運用新技術、數據要素來全面完善業務經營與風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