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在京閉幕的第265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智慧農業論壇”上,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吳文斌以一篇《天空地大數據驅動的智慧農業應用》為題,描繪了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的農業4.0時代,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的信息采集技術與裝備,對農業全資源要素、全生產過程、全時空方位感知、診斷、決策,從而實現精準化種植和智能化管理的美好圖景。
吳文斌表示,農業已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農業1.0,以人力和畜力為主要生產手段的傳統農業階段;農業2.0,以農業機械為生產手段和工具的機械化農業階段;農業3.0,以廣泛應用雜交種、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生物—化學農業階段;農業4.0,以信息為生產要素,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智能機器人應用為特征的智慧農業階段。
他解釋,農業4.0時代的天空地一體化農業信息采集關鍵技術,其中的天,即航天遙感觀測,具有大范圍、空間連續性特點,由空間、高光譜、微波、激光雷達等組成;空,即航空遙感觀測,具有高精度、時間連續性特點,由光學、多光譜、熱紅外、激光等組成;地,即地面物聯網觀測,具有高頻率、實時觀測特點,由環境和作物傳感器、視頻、農戶感知等組成。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的信息采集技術與裝備,實現感知,包括農田地塊大數據(多維信息):位置、形態和面積等物理信息、生態環境、種植類型、投入產出、農戶主體屬性等;診斷,包括時空動態監測、診斷、分析、預測;決策,即精準化種植和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