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節假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的金豐農科園內都會熱鬧非凡,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人們帶著孩子和老人在園區內休閑娛樂。在這里,他們不僅能看到無土栽培的空中紅薯、結兩噸果的番茄,還能在生態餐廳品嘗各種新、奇、特蔬菜。這座集農業高新技術展示、高效農業典型示范、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溫室公園成為廣陽發展現代農業、對接京津的龍頭。
走進廣陽區白家務辦事處卜營村的大棚,記者看到一棚棚綠油油的精細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唐玉麗滿臉喜悅地說:“棚內蔬菜全是精細菜,近幾天就能上市賣個好價錢,一個棚最低收入估計也能達到3萬元。”
在北旺鄉西村,無公害蔬菜種植吸引了北京三安公司在這里建設基地,專門安排科技人員,長期指導蔬菜的種植和管護,瓜果蔬菜均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銷往北京各大機關院校,進入超市,擺上市民的餐桌。如今,白家務卜營村、九州西馮務村等多個村街均成為北京蔬菜供給基地。
無論是溫室公園,還是精細蔬菜大棚,正是高科技農業的對接,帶給廣陽百姓更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廣陽區按廊坊市“京津冀電子信息走廊,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的發展定位,充分利用地處京津走廊的獨特區位優勢,借勢京津,積極發展高科技農業,實現農業種植,銷售、人才引進和農業觀光旅游全面對接京津,通過“一村兩員培養工程”、院所合作、專業合作社、引進新技術等多種渠道,讓科技之水流向廣闊的田野,推動了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廣陽區發揮周邊科研院所多、技術資源雄厚等優勢,不斷強化“院所—基地”合作模式,積極與中國農科院等院所合作搞起了“院地聯姻”,先后在在白家務辦事處南寺垡、卜營,九州鎮奶字房,萬莊鎮西華營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范推廣日光溫室病蟲害綜合防治、營養塊育苗、日光溫室石灰氮高溫消毒防治溫室土傳病蟲害、冷棚甜瓜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新技術。中國農科院專家還不間斷地對種菜農戶進行相關技術培訓,并在每個村確定了示范戶,帶動基地乃至全區無公害蔬菜生產,雖然“聯姻”的時間還不長,但成效初顯。
中國農科院李寶聚博士告訴記者,他們篩選的多項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已在南寺垡、奶字房等村示范推廣,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生態效益,被當地菜農稱為“博士菜”。據調查,“博士菜”平均經濟效益增長超過20%。現在基地無公害蔬菜栽培新技術示范戶種植的黃瓜、番茄、甜瓜,全部銷往北京,每棚的產值都達到了2~3萬元。“讓農業科技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李寶聚滿懷信心地說,3年內他們將在廣陽區推廣15個優質抗病蔬菜新品種,推廣10項豐產、病蟲害防治新技術,讓新技術、新產品覆蓋全區一半的蔬菜種植面積。
據記者了解,在第十三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之際,該區將與中國農科院合作,謀劃共建的廣陽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正式啟動,該項目的啟動實施,標志著院區共建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專家大院及雙向選派掛職干部、開展培訓等形式,不斷普及科學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推進產業技術研發、示范、推廣的有機結合,構建起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體系。率先把廣陽建設成為示范河北、引領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核心區域、面向全國的現代農業先導示范區。(本報記者 郝凌峰 通訊員 楊冠宇 孟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