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2020年工作會議上獲悉,該院2020年將系統梳理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建立“使命清單”,在“藏糧于技”、畜禽良種培育、農業重大疫病應急防控、農業綠色發展、智慧農業與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組織實施30項左右聯合攻關,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介紹,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論文總體競爭力和專利總體競爭力均居全球第二。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提高到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
“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唐華俊表示,當前農業科技原始創新動力不足,作物基因編輯、生物合成、干細胞育種、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嚴重,畜禽品種、部分高端農機或核心部件依賴進口,農業科技投入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穩定支持經費比例低,尤其是人員經費保障不夠;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改變上述情況,中國農科院將于2020年先期啟動非洲豬瘟防控,草地貪夜蛾防控等多項重大聯合科研攻關任務。
唐華俊強調,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必須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加強基礎前沿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搶占制高點、抓住發展主動權、打通科技與經濟通道,不斷提升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創新水平和創新效益。
他透露,未來,中國農科院將進一步明確科研創新方向和重點任務。在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方面,包括作物關鍵基因挖掘、作物分子聚合育種技術、高效固氮生物學等領域。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包括畜禽良種培育、農業重大疫病應急防控、農業綠色發展等。在面向現代農業建設方面,包括經濟作物提質增效、優質乳工程、農產品營養與質量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