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麥175”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育成,通過國家北部冬麥區和黃淮旱肥地兩次審定及北京、山西、河北、甘肅和青海省品種審定,它實現了高產潛力與優良面條品質、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節水與早熟性的良好結合,是北部冬麥區和黃淮旱肥地有重大推廣價值的高產優質兼用型新品種。2006~2008年度參加國家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91.8公斤,比對照增產9.0%;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88.3公斤,比對照增產6.7%,位居第一。該品種自審定以來,在河北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預計2012年秋冬種面積將達到200萬畝以上。
程順和院士認為,“中麥175”是個高產品種,大面積畝產達到550公斤不容易,表明品種具有廣適性特點。郭進考研究員說,“中麥175”很適合河北省的冷、熱、旱、寒交替變化的氣候特點,抗寒、抗旱特點突出。河北省小麥穗分化、灌漿期較短,導致穗粒數、千粒重較少,而“中麥175”分蘗性較強,畝穗數較多,很適合河北小麥產量三要素結構的需要,是難得的好品種。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萬富世說,“中麥175”不僅高產、抗寒、抗旱性狀好,尤其可貴的是高產與優質性狀結合得好。它以面條品質性狀優良的“京411”為親本,其面條蒸煮品質表現優于市場上面條專用粉“雪花粉”,產業化潛力巨大。
高碑店市農民技術協會會長祖茂堂代表協會及科茂種業有限公司介紹道,自2006年引種“中麥175”以來,深受農民喜愛,到2009年,全市累計種植面積23萬畝,連續幾年平均畝產超千斤,趙辛莊村最高畝產700公斤。2010年在遭受嚴重低溫冷害的情況下,農業部組織專家在八堵墻村實打實收,小麥因高產被外縣農民高價收購。高碑店市沒有一個品種能像“中麥175”一樣連續穩拿畝產千斤,其已成為全市主推品種。近年來,他們摸索出了50萬穗不倒伏、早熟早收、減少破碎粒等配套技術,編寫了《“中麥175”栽培技術手冊》,組織整村推進。他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研究“中麥175”百畝單產750公斤、千畝單產超600公斤的技術,為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