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地免耕潔區播種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推進我國旱田全量秸稈還田,解決秸稈焚燒難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據介紹,無論是搶農時、節約成本、提高復種指數,還是耕地提質保育、秸稈禁燒、保護生態,農民普遍期望有一種裝備能一次下田完成下茬播種,即免耕播種。而傳統免耕播種裝備在“全量秸稈覆蓋地”工況下作業時存在掛草壅堵、架種、晾種三大技術瓶頸難題,作業順暢性和作業質量難以保證。針對此問題,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人員持續攻關創新,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一是發明了全量秸稈覆蓋地“碎秸清秸、潔區播種、均勻覆秸”的機械化免耕“潔區播種”耕作技術,顛覆了傳統免耕播種作業思路。二是發明了碎秸分流調控與均勻覆蓋技術,有效解決了雨水富足地區因超大量秸稈覆蓋及覆秸不均勻而可能出現的弱苗、缺苗問題,實現覆秸按需均勻覆蓋,既保溫保墑、封閉雜草,又能夠提升肥效化利用率。三是發明了秸稈清輸過載監控和壓滑組配防堵滯技術,解決了碎秸、清秸、輸秸環節存在的瞬間夾帶過量泥土而造成的卡滯問題與碎秸組件側邊掛帶未作業區秸稈壅堵阻滯問題,實現真正連續順暢作業。四是集成創制出麥茬全量秸稈覆蓋地玉米、大豆、花生免耕播種機,玉米茬、水稻茬、棉花茬全量秸稈覆蓋地小麥免耕播種機,既徹底破解了掛草壅堵、架種、晾種技術難題,又實現了播后秸稈均勻覆蓋,滿足了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市場需求,為秸稈禁燒、實現就地還田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技術與裝備支撐。
據悉,該項目相關研究成果連續3年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成果產品已在蘇、豫、皖、魯、冀、津、遼、黑等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