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駕駛農機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巨寶村一處農田中拋撒有機肥。
新華社記者 貝 赫攝
有機肥在提升土壤健康、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近日,2025年第五屆中國有機肥產業發展大會在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召開,與會代表圍繞有機肥產業技術創新、綠色種養循環、區域協同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度研討,為黃河流域農業綠色轉型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有機質是土壤質量的核心指標,在一定條件下,土壤有機碳每提升1噸/公頃,作物穩產性可提高3%至5%。”中國工程院院士、山西農業大學教授徐明崗說。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生產資料與棉麻局局長、中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會長龍文表示,有機肥產業在推動綠色農業、清潔生產、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優化種養結構、健全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李俊介紹,我國生物肥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企業數量已超4500家,年產量達4500萬噸,登記產品超1.5萬個,年產值突破400億元。
從全球來看,有機肥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為我國有機肥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李彥明預計,2028年全球有機肥市場規模將達2270億美元,2030年突破3000億美元。
“中國有機肥產業正處于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的關鍵階段,亟需加快標準體系建設與產業鏈整合。”李彥明表示。
當前,全國各地正以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為抓手,加力促進有機肥產業發展。以甘肅省甘南州為例,當地農牧業優勢顯著,畜禽糞污資源豐富,有機肥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甘南州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惠農”,加力實施產業大增效行動,加快構建農林牧并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產業循環體系,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產業增值、農民增收的綠色發展之路。
甘南州所在的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農牧業基地,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直接關系區域生態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會專家表示,應推動政產學研用各方攜手構建黃河上游綠色農業新高地,為全國有機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方案。
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表示,當前,我國有機肥用量約為4000萬噸(純養分),占資源總量的59.5%,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應加強推廣秸稈還田、糞肥還田等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同時嚴控有機肥原料安全,防止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未來,有機肥產業將向“精準高效、功能復合、綠色智能”方向發展,成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業界人士建議,應進一步推動技術轉化、模式創新與市場拓展,加快有機肥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進程,為農業綠色轉型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龍文表示,全行業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黃河流域沿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堅持創新引領,加大綠色農資產品創制與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