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利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種優勢育種——
[農民日報]我國甘藍育種技術獲重大突破
發布時間:2015-02-02
|來源: 《 農民日報 》2015年02月02日|作者:李海芬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研究員主持完成的“甘藍雄性不育系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新品種選育”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該成果是甘藍育種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提高行業競爭力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現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并成功建立了育種技術體系,為蔬菜雜種優勢育種創建了一條先進實用新途徑;雄性不育系規?;品N成功,推動甘藍類蔬菜雜交制種由自交不親和系到雄性不育系的歷史性變革;自交親和、抗枯萎病、耐裂球等育種目標的實現,以及顯性雄性不育源在多家科研單位中的推廣應用,對甘藍類蔬菜育種起到引領作用;實現了甘藍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了國產蔬菜種子的競爭力,促進了蔬菜周年供應和民族種業的發展。
據了解,“中甘21”,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春甘藍品種,2012年、2013年農業部唯一的甘藍主導品種。想必春季市場上買到的甘藍,十有八九會是這個品種。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甘藍是我國主要蔬菜,年種植面積約1400萬畝,而本世紀以前95%以上為自交不親和系配制的雜交種,該途徑存在易出現10%以上的假雜種、人工蕾期授粉繁殖親本成本高(每公斤種子4000元)等缺陷,原有甘藍品種的品質、抗性等不能滿足當前蔬菜產業需求。因此,尋找甘藍雄性不育源,選育優良雄性不育系,創制優異骨干系,實現雄性不育系規模化制種,建立甘藍雄性不育育種技術體系,配制優質、抗病、抗逆甘藍新品種,是甘藍育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青花菜育種團隊就開始進行甘藍雄性不育研究。歷經30多年的努力,利用發現的雄性不育源,建立了甘藍雄性不育系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出優良的甘藍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21”、“中甘192”、“中甘17”等6個甘藍新品種并在全國25個?。▍^、市)實現規?;品N,累計推廣近1000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約30億元。
該成果是甘藍育種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提高行業競爭力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現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并成功建立了育種技術體系,為蔬菜雜種優勢育種創建了一條先進實用新途徑;雄性不育系規?;品N成功,推動甘藍類蔬菜雜交制種由自交不親和系到雄性不育系的歷史性變革;自交親和、抗枯萎病、耐裂球等育種目標的實現,以及顯性雄性不育源在多家科研單位中的推廣應用,對甘藍類蔬菜育種起到引領作用;實現了甘藍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了國產蔬菜種子的競爭力,促進了蔬菜周年供應和民族種業的發展。
據了解,“中甘21”,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春甘藍品種,2012年、2013年農業部唯一的甘藍主導品種。想必春季市場上買到的甘藍,十有八九會是這個品種。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甘藍是我國主要蔬菜,年種植面積約1400萬畝,而本世紀以前95%以上為自交不親和系配制的雜交種,該途徑存在易出現10%以上的假雜種、人工蕾期授粉繁殖親本成本高(每公斤種子4000元)等缺陷,原有甘藍品種的品質、抗性等不能滿足當前蔬菜產業需求。因此,尋找甘藍雄性不育源,選育優良雄性不育系,創制優異骨干系,實現雄性不育系規模化制種,建立甘藍雄性不育育種技術體系,配制優質、抗病、抗逆甘藍新品種,是甘藍育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青花菜育種團隊就開始進行甘藍雄性不育研究。歷經30多年的努力,利用發現的雄性不育源,建立了甘藍雄性不育系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出優良的甘藍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21”、“中甘192”、“中甘17”等6個甘藍新品種并在全國25個?。▍^、市)實現規?;品N,累計推廣近1000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約30億元。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