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果樹所”)主辦的“果樹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暨《中國果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發布會”在遼寧省葫蘆島市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加快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共同謀劃果樹學科發展藍圖,推動果樹產業高質量發展。
果樹所發布了《中國果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以客觀、權威的數據,系統分析了世界及我國主要果樹生產與貿易概況、果樹科技發展動態與趨勢,提出了今后我國果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路徑、戰略性思考與建議。
果樹產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面積、產量和產值在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和蔬菜居第三位。目前,我國果樹種植面積2.24億畝,果品產量3.0億噸,現有從業人口約1.5億人,果業總產值2.5萬億元。我國是世界果業大國,還不是果業強國,果品質量和效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隨著國際貿易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果業競爭日益激烈,果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日益凸顯。報告提出,果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是以創新為動力,構建現代果業體系,做強果業,實現綠色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提高果業質量、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增加果農收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果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可以概括為“一新”驅動、“兩優”先行、“三產”融合、“四品”提升、“五減”支撐、“六化”同步:“一新”即創新;“兩優”即優化產業布局和優化種植結構;“三產”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四品”即品種、品質、品位和品牌,“四品”提升,增強果業國際競爭力;“五減”即減水、減肥、減藥、減人和減樹,綜合運用“五減”技術,提升果業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六化”即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工業化。
研討會期間,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張紹鈴作了題為《梨產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的大會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靜作了題為《快速檢測助力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大會報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屬單位的9位專家圍繞推進果樹學科建設和果業高質量發展作了專題學術報告。果樹所黨委書記李滋睿向“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阜平果樹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開魯特色蘋果試驗站”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西昌果樹綜合試驗站”等3個基地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