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等共同主辦的“農業風險與食物安全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本次大會旨在加強農業風險管理及食物安全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展示國內外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動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和科技創新。
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萬寶瑞在致辭中說,農業風險始終伴隨著食物安全問題,并不斷出現新情況,呈現新趨勢。近年來,我國農業與食物安全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重大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導致食物穩定供給壓力增大。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異常發生,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成災率不斷上升,災害損失逐年增加。2007年因氣象災害糧食損失達1079億斤。
二是食物質量安全風險凸顯。經過多年努力,雖然我國主要食物品種合格率達到95%以上,但與居民消費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個別地區農產品不合格的比重較大甚至出現反彈現象。此外,農獸藥、重金屬及有毒微生物超標,導致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也常常因質量問題引發一些貿易爭端。
三是食物生產、消費、營養不協調而導致市場問題突出。長期以來,我國食物生產、消費、營養由不同部門管理,三者間不協調現象比較突出。糧食、畜產品、果蔬等主要食物供需不平衡、區域不平衡問題經常發生,導致市場波動頻繁;主要食物品種生產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多品種、個性化需求,短缺與過剩并存;食物生產與居民營養需求相脫節,與居民膳食指南不協調,主要食物生產量與居民消費量背離,既造成了大量農業資源的浪費,又使營養性慢性疾病快速上升。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說,如何有效防御和規避農業風險,保障農業與食物安全,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管理決策的重點,同時也是農業科技研究的熱點與難點。發展高科技農業是有效防范農業風險的重要途徑;應加強共性技術與關鍵技術的攻關,以適應新時期農業與食物安全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特別要加強食物有效供給的技術瓶頸研究,加強食物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研究等,突破一批重大科學問題、創新一批關鍵技術,大幅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潘鋒)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學時報]農業風險始終伴隨食物安全問題
發布時間:2010-06-17
|來源: 《科學時報》2010年6月17日|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BRTV新闻]《清风北京》丁颖:一生求真务实的“谷种佬”2025-07-19 00:24:00
-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吉林敦化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07-18 16:30:00
- [新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人参重大任务推进会暨吉林敦化人参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议举行2025-07-18 16:00:00
- [人民政协网]揭开“糖转运高手”的进化传奇2025-07-18 15:30:00
- [光明日报]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问世2025-07-18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