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全學科優勢,支撐北方稻作產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
9月5日,我國首個國家級北方水稻重大科研平臺——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黑龍江省寶清縣正式落成。落成日還同步舉行了北方水稻產業研討會。
位于黑龍江寶清縣的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據悉,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于2020年啟動建設,由農業農村部和黑龍江省支持,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是中國農科院優化學科區域布局的重大措施之一,目的是全面提升我國北方水稻科技創新能力,解決水稻生產中耕層退化等產業共性難題。中心建有綜合試驗與科研輔助用房,智能玻璃溫室、網室、育秧棚等科研設施,配備一批先進儀器設備。
9月5日,記者在位于寶清縣的研究中心看到,科研輔助用房、育秧棚等已經啟用,試驗田中的水稻也已經變成金色,接近成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介紹,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建設以來,按照“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要求,相繼開展水稻育種、秸稈還田、黑土地保護等研究,培育出米質達部頒優質一、二級米,適合二、三、四積溫帶種植的寒地抗倒早熟高產粳稻品系120個,開展稻田水分管理碳減排模式研究,促進生物產業的發展;搭建數字農業平臺,推動寶清數字技術與水稻生產的深度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而黑龍江是我國最重要糧食產區之一。中國農科院將以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為戰略支點,匯聚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解決北方稻作生產中出現的重大科技問題,加力推進我國北方水稻產業升級換擋和提質增效,助力提升黑龍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稻米口糧的絕對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在落成儀式上發表講話。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稻研究所供圖
吳孔明要求,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要以全面提升我國北方水稻科技創新能力為己任,把中心打造成我國水稻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有重大影響力的、開放的國家級科研平臺。要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稻作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堅持“四個面向”為指引,努力解決影響稻作產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問題。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全產業鏈設計資源創新、品種創新、稻作技術創新、農產品檢測加工創新,立足公益性定位、前沿性布局,按照“三創一體”的思路,把中心建設成為科產學研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要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發揮全學科優勢,支撐北方稻作產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加強與地方政府、科研機構、大學的合作共建。堅持主戰場在哪里,專家和服務就在哪里,教育引導專家走出實驗室,走入農民家,走進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