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濰坊市人民政府在京聯合發布《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這是在“三農”工作中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對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基層創新和實踐探索,對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的普遍適用經驗總結和理論方法體系探討,可為全國其他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借鑒。
濰坊市是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農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濰坊市在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提升“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三農”工作躍上新臺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袁龍江在發布報告時表示,“三個模式”解決了農業生產、加工、流通脫節;農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蔬菜生產產業化等問題。
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在致辭中指出,2020年,濰坊市農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038億元,占山東省的1/10左右;蔬菜產量、畜禽產量均達到山東的1/5左右;農機總產值達到1300多億元,約占全國的1/4。濰坊用全國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2020年,濰坊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9∶1,降至2以內,低于全國的2.56∶1。
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中心組織編制了《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報告指出,“三個模式”在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產業發展方式、路徑選擇和組織推進上,都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包括創新農業產業化內涵和形態,實現產業化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執行的良性互動;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實現共同全面共同富裕;促進三個融合發展,實施鄉村全面振興。
《實踐報告》的發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濰坊市戰略合作結出的又一碩果,是推進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進一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精神,充分發揮好決策智囊團作用,加強宏觀戰略和政策研究,服務于農業產業發展、區域科技創新和農業農村人才培養,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和決策支持。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在點評《實踐報告》時表示,報告不僅對濰坊農業農村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全國的農業發展也有借鑒意義,是理解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