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工作站”“馬鈴薯主食加工研發中心”揭牌
馬鈴薯主食化開發雖然進入到研發與示范推廣階段,但技術環節的突破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睆堛e例說,如今一些環節上的馬鈴薯加工技術的突破還有待進步,專用馬鈴薯品種的選育工作也要跟上。
4月17日~19日,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簡稱聯盟)在山東省滕州市召開第五屆聯盟年會。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簡稱中國農科院加工所)所長戴小楓告訴《中國科學報》,選址滕州,不僅緣于這里有著“中國馬鈴薯之鄉”的美名,還在于滕州是我國馬鈴薯二作區的代表性區域。
聯盟年會也重點圍繞“馬鈴薯二作區主食加工技術模式推廣”開展了系列研討。在研討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科院加工所研究員張泓提出,我國馬鈴薯二作區的馬鈴薯主食化產業存在原料品質有待提高、馬鈴薯鮮薯原料貯藏條件有待完善、主食加工能力有待增強三方面的問題。
直面二作區馬鈴薯主食化產業問題
“二作區”即馬鈴薯二季作區。人們根據氣象條件和各地馬鈴薯耕作特點,在全國劃分出四個馬鈴薯栽培區,即北方一作區、中原二作區、西南混作區和南方冬作區。其中,在中原及南部地區,也就是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因無霜期較長、夏季氣溫偏高且秋霜來得晚,這里的農民一年可以種植兩季馬鈴薯,因此稱這一區域為馬鈴薯二季作區。
“二作區馬鈴薯品質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睆堛榻B說,“三多”是指菜用薯品種多、種植低海拔區域多、化肥農藥使用多;“三少”則為品種單一、主食化專用品種少,適宜脫毒種薯繁殖區域少,生長期短、干物質積累少。
“三多三少”從源頭上限制了主食化加工產業的發展。張泓舉例說,比如同樣種植“克新一號”,陜西定邊生產的馬鈴薯干物質含量可達18.78%,二作區的馬鈴薯僅為16.27%。此外,他還注意到,二作區種薯市場較為混亂,以商品薯代替種薯坑農、害農現象十分普遍,選育開發專用薯種迫在眉睫。
受限于氣候等因素,二作區馬鈴薯鮮薯原料的貯藏面臨壓力?!氨旧眭r薯含水量大、不耐貯藏,如果沒有足夠的貯藏庫、貯藏窖,初夏收獲的馬鈴薯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氣候條件下難以長期貯存?!睆堛硎?。
針對于此,張泓介紹了一種馬鈴薯節能貯藏技術與設施?!敖梃b農戶窯洞貯藏的原理,我們設計了建設在地下或半地下的貯藏庫,并對其進行了結構和通風系統優化設計,通過適當的通風換氣,可以將室內溫度、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p>
張泓介紹說,建在地下或半地下是為了盡量減少貯藏庫的光照和氧氣,避免馬鈴薯因光照而變綠甚至產生生物堿,同時將呼吸強度限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馬鈴薯貯藏的最適溫度為4~8°C,最適濕度應控制在85%~90%,溫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馬鈴薯貯藏造成影響。實踐證明,地下/半地下貯藏庫能在較長時期內維持溫濕度的恒定。
針對二作區馬鈴薯主食加工能力不足的現狀,張泓提出應因地制宜,基于二作區群眾的主食消費習慣,選擇適合二作區的加工方式,提升馬鈴薯加工企業效益和規模。
繼續深化產學研合作
在聯盟年會同期,第十一屆中國(滕州)馬鈴薯科技文化節舉行?;顒蝇F場,聯盟單位不僅進行了馬鈴薯主食產品展覽展示和交流,還舉行了一系列競拍活動,百余家企業代表競相舉牌,促成20家馬鈴薯農資、加工、服務企業簽約。
活動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還與滕州市人民政府就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和馬鈴薯主食加工研發中心等事項達成協議;另有16家龍頭企業、科研單位與滕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投身馬鈴薯主食產業發展。
“馬鈴薯主食化開發雖然進入到研發與示范推廣階段,但技術環節的突破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睆堛e例說,如今一些環節上的馬鈴薯加工技術的突破還有待進步,專用馬鈴薯品種的選育工作也要跟上。“我們在加工技術和專用裝備的研發上要更加精進,同時還要跟育種專家進一步合作,支持他們篩選和培育更適合加工成主食的馬鈴薯品種?!?/p>
談及滕州及二作區馬鈴薯主食加工未來的發展,戴小楓表示,中國農科院將與二作區一起全力推進主食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形成主食加工產業發展的要素聚集效應,推動滕州馬鈴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聯盟年會,就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理念,切實通過馬鈴薯主食化開發,帶動一方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敝袊r業科學院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李杰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