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可以直接喝的食用油嗎?你種過可以當觀賞植物的蔬菜嗎?4月13日,記者在中國農科院舉辦的“科技創新引領經濟與園藝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園藝作物產業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到2020年,經濟與園藝作物種植面積約6.6億畝,總產值4.09萬億元,占種植業總產值的79.9%。
經濟與園藝作物產業持續增長
據介紹,經濟作物一般指為工業,特別是指為輕工業提供原料的作物,包括纖維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油菜、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三料作物(飲料、香料、調料)作物、藥用作物、染料作物、觀賞作物、果樹和其他經濟作物等。園藝作物主要包括蔬菜、果樹、西甜瓜、花卉等。經濟作物和園藝作物有交叉,而經濟與園藝作物基本涵蓋了除糧食作物以外的所有作物。
經濟園藝作物貫通第一二三產業,是我國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和經濟命脈,與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也為工業提供了天然原料。尤其是蔬菜、油料、棉花的持續供應和長足發展,關乎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也是當代人們健康的重要保障。
蔬菜:貧困地區脫貧首選產業
中國農科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蔬菜市場供求平穩,蔬菜批發價年平均每公斤為4.31元,比十二五期間的3.72元高出0.59元,增長15.9%。蔬菜種植布局上,夏秋季蔬菜供應增長,實現全年無淡季供應。蔬菜種植機械化程度不斷上升,由十二五期間的20%提高到25%,同時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
種植經濟園藝作物還成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直接途徑,其中蔬菜種植因收益水平相對較高,見效快,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脫貧的首選產業。因此,貧困地區蔬菜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增加速度遠超過全國蔬菜產業增長水平。據農業農村部扶貧辦調度數據,2019年,832個貧困縣蔬菜種植面積為2668.9萬畝,總產量為16349萬噸,實現銷售額1062.9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58.7萬人。
在蔬菜科技發展方面,中甘21、中農16號、IVF1305、中椒105號等甘藍、黃瓜、番茄、辣椒新品種優化升級,成為我國主導和地區主栽品種,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市場主導品種,為保證國產化品種87%的市場占有率作出重要貢獻。
油料:育種技術達到世界先進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油料作物總種植面積達到4億畝,總產超過5600萬噸。其中,油菜、花生、大豆產量占油料作物總產85%以上,是我國油料生產的主體。
油菜作為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所產菜籽油占國產油料作物產油量的近50%。十三五期間,我國油菜高油育種躍居世界領先水平。油料所“中油雜19”是我國第一個含油量達50%的國審冬油菜品種,培育的油菜新品系Q924,含油量達65.2%,創世界已報道的油菜含油量最高紀錄。
據油料所所長黃鳳洪介紹,“中油雜19”國審冬油菜品種,具有高抗倒伏、抗裂角、抗菌核病和菜薹高含維生素C、菜籽油脂肪酸組成合理等突出優勢,配套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在長江流域示范推廣累計2000萬畝以上。此外,油料所的科學家們還集成創建了“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技術”9項核心技術,累計應用超1億畝。當前,我國油料育種領域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全球主導完成甘藍、甘藍型油菜、芝麻等作物全基因組測序與分析工作,首次克隆并鑒定了與含油量正相關的農作物種子性狀細胞質調控基因,創制出油菜高產新株型優異種質,單株產量有望提高約20%。
此外,據介紹,我國還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油料種子資源庫,到目前為止收集保存36000份以上種子資源。
棉花:產量質量長期居全球首位
棉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紡織工業原料,常年種植面積在4.5億畝左右。我國是世界棉花生產、消費和進口第一大國,同時也是紡織服裝生產貿易第一大國。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棉花種植面積逐漸穩定在5000萬畝左右,棉花產量穩定在572萬噸左右,消費量約805萬噸。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表示,當前,我國棉花產業呈現三大特點:一是棉花單產持續提高,2020年達到124.3公斤/畝,棉花總產基本處于穩定狀態。二是棉花生產布局發生顯著變化。受種植效益和農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棉花生產布局由原來的“西北內陸、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足鼎立逐漸演變為西北內陸棉區為主,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區為側翼輔助棉區的局面,2019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的84.9%。三是棉花產業全方位支持體系日益完善,逐步建立了從生產、流通、儲備到貿易的支持體系。
“和美國、印度等產棉大國比較,中國棉花單產水平,普遍超過9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倍,”李付廣說,“同時,機械化率也在不斷上升,新疆機械化率非常高,目前全疆機械化率平均在70%-80%”。
農業科技的進步,是我國棉花生產發展迅速的重要支撐,李付廣介紹,中國全境的棉花品種,都是中國科研單位和企業育成的,自給率達到100%,“中國農科院育成多抗穩產棉花新品種中棉所49,該品種累計推廣面積800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50多億元。育成的中棉所63等系列強優勢雜交棉新品種,有效解決了棉花產量與主要經濟性狀的協調性難題,累計推廣面積4523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13.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