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茶葉產業專家團2024年在恩施州鶴峰縣開展科技服務活動。 資料圖
湖北省恩施州是名副其實的重點產茶區,土壤富含硒,具有得天獨厚的產茶條件。茶園面積常年穩定在180余萬畝、占湖北省全省面積的三分之一,年產值達到224億元。茶產業在發展當地山區經濟、服務茶農增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產業專家團(以下簡稱專家團)組建13個茶葉產業專家工作站,以點帶面帶動周圍茶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恩施專家團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如何科技支撐恩施茶產業實現生態有機、綠色低碳發展”這一主題,發揮質量認證作用,利用專家人才優勢,開展實踐探索,在品種改良示范、病蟲害綠色防控、有機茶質量認證、茶葉加工工藝提升等方面繼續提供全產業鏈技術支撐,助力恩施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點打造“鶴峰樣板” 輻射全州推廣
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恩施州鶴峰縣位于武陵山區腹地,擁有適宜茶樹生長的小氣候,是名優茶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也是萬里茶道的茶源地。
“這兩年茶葉價格好,之前是100塊錢(每斤),去年達到了150塊錢。主要是茶葉品質好,有專家過來指導種茶技術?!柄Q峰縣走馬鎮陽河村村民田玉中說。
據統計,2024年專家團組織專家分4批共50多人次赴鶴峰縣茶企進行技術幫扶培訓,服務企業52家,認證有機茶園面積近10萬畝。2024年10月份,專家團組織7名博士赴鶴峰縣開展“科技下鄉,鶴峰行”科技服務活動,分別圍繞“有機茶園管理”“有機茶園綠色防控”“有機茶園施肥技術及方法”“茶樹品種發展概況”“中國茶如何出?!钡戎黝}授課?,F場匯聚了鶴峰縣40多名茶企、茶農,系統學習了茶園管理技術,了解先進的加工工藝和主流的銷售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茶葉質量認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強告訴記者,專家團緊緊圍繞恩施州茶產業核心問題,把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項目落地鶴峰縣,將其作為示范縣,依托中茶所的人才、技術優勢,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進行技術幫扶與支撐,探索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鶴峰茶生產模式”,為鶴峰縣制定了“鶴峰生態低碳茶園生產技術規程”“鶴峰茶園綠色防控方案”“鶴峰茶園綠色防控掛圖”等系列茶園生產技術方案,建立了2個示范村。
“我們還發揮專家智庫作用,為當地政府領導決策提供產業咨詢報告。”胡強介紹,目前提供了“關于鶴峰縣打造出口茶基地方案的咨詢建議”“鶴峰縣茶園茶樹老化調研報告”等多份咨詢報告,同時,開展了“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鶴峰茶文化助力茶產業發展”等研究,竭力支撐、幫扶、宣傳鶴峰茶產業發展。
建立一批示范基地 示范推廣新技術
近兩年,生態低碳茶開始進入大眾視野。2021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茶所、杭州中農質量認證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研發推廣生態低碳茶技術體系。該體系以生態茶園為基礎,全面系統應用綠色低碳生產技術,力求實現化學投入品減施高效、生產過程環境友好、茶葉產品優質安全、生態低碳價值有效轉化。
經努力,生態低碳茶創新性的茶葉生產技術體系在恩施州已落地生根。中茶所、鶴峰縣茶產業發展促進中心與湖北忠翔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湖北東獅茶業有限公司開展三方合作,共同打造了百鳥村和勝利村2個生態低碳茶綜合示范基地。
“經過多年實踐和探索,我們在恩施州的茶樹高效栽培技術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倍魇<覉F成員、恩施州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梁金波介紹,專家團聯合恩施市興創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恩施金星大隊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一年交園子”“雙優雙萬高效種植模式”示范基地300畝,提供種苗20萬株,同時指導鶴峰縣翠泉茶業有限公司在鶴峰縣忠營鄉湯灣建設示范基地20畝,提供種苗6萬株。
據中茶所副研究員蔡曉明介紹,在茶園病蟲害防控方面,專家團為恩施及全州提供茶網蝽預測預報及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和培訓。而在加工環節,中茶所副研究員鄧余良針對夏秋季鮮葉原料,利用咸豐縣的白葉一號及烏龍茶系列品種,開發了系列特色工夫紅茶產品,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中茶所研究員尹軍峰帶領科研團隊通過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建立了“恩施州專家工作站”,充分調研收集了全州食品飲料用原料茶樣30多只,經專業測評后選送全國知名飲料企業,并積極聯系食品飲料企業與恩施州茶葉企業共建茶葉原料采購以及研發基地。
“我們還針對各地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指導服務,做到有求必應,及時到位,服務支撐產業發展,得到了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睂<覉F負責人告訴記者,專家團根據來鳳縣藤茶企業生產需求,對來鳳縣藤茶加工技術進行了提質增效的指導,幫助生產企業產品在多項活動中獲得獎項。在巴東縣,圍繞茶產業鏈技術問題與需求,開展茶樹高效建園、茶葉加工提質技術培訓,推動先進技術定向轉化。還指導利川市毛壩鎮政府及利川紅茶葉集團開展茶樹溫室工廠化快繁育苗。
加強人才交流互動 全鏈條支撐產業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高度重視與恩施州的科技合作,雙方常年在人才、項目、技術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有力支撐恩施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恩施州選派多名茶葉專技人才到中茶所培訓、進修,人才交流合作緊密。還通過恩施州“候鳥人才”項目,引進中茶所16名技術專家入駐恩施州,為當地茶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2023年,農業農村部選派中茶所科技處副處長孫亮掛任來鳳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孫亮介紹,中茶所積極落實農業農村部定點幫扶來鳳工作,充分發揮專家團平臺資源及自身科研院所科技優勢,助力來鳳藤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發展,標準引領至關重要。近年來,專家團幫助鶴峰縣出口茶龍頭企業制定2項企業標準;幫扶咸豐縣制定白茶3項團體標準;指導宣恩縣宣安茶葉有限公司制定花茶1項企業標準;為來鳳縣制定《藤茶沖泡與品鑒方法》標準1項。標準體系的逐漸完成為恩施州茶產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專家團努力下,“鶴峰模式”體系逐漸完善,50多家生產主體通過有機認證,確保有機茶園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目前,鶴峰縣90%的村莊和70%的農戶種植茶葉,真正做到了生產技術環節可復制,政策導向有依據。
在生產技術和政策導向的雙重保障下,2024年度鶴峰縣出口茶創匯再創新高,有力帶動當地茶農增收致富。全縣茶葉總產量、綜合產值、自營出口和創匯總額連續3年增長。在全球市場風云變幻與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考驗下,鶴峰有機茶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實現茶農收入、茶企效益雙提升,為當地茶產業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筑牢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