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蘭州市,有一處畜牧動物疫病研究的重鎮——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自1957年創立以來,蘭州獸研所始終致力于研究口蹄疫、小反芻獸疫、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烈性傳染病以及人獸共患病,默默守護著中國畜牧業安全。
打造“金字招牌”
“在口蹄疫和寄生蟲病研究領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在非洲豬瘟等重大烈性動物疫病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牛羊病防控技術成熟完備……”提起蘭州獸研所在動物疫病防控領域的卓越成果,所長鄭海學滔滔不絕。在國家動物重大疫病防治、生物制品產業、畜牧業和公共衛生安全等領域,蘭州獸研所一直發揮著戰略性、前瞻性的支撐作用。
蘭州獸研所的科研人員在做實驗
我國豬牛羊現存欄量約18億頭,占畜牧業的62%。保障全國家畜健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戰略意義重大。
從上世紀60年代研制豬水泡病疫苗、支撐國家消滅豬水泡病,到80年代開辟動物疫苗工業化生產新路徑,再到90年代繪制我國第一張口蹄疫病毒遺傳進化樹、開發我國第一條動物用疫苗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產線……67年來,蘭州獸研所打造出一批科研“金字招牌”,成功創制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產品,為國家動物疫病防控和凈化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針對口蹄疫疫苗面臨的制苗種毒抗原產量低、免疫抑制嚴重、強致病性等難題,蘭州獸研所科研人員利用反向遺傳技術,制備出產能高、抗原性好、穩定性強、無致病性的制苗種毒,在國際上首創口蹄疫反向遺傳技術疫苗、豬用口蹄疫二價高效疫苗。
“歐美國家生物制品市場起步早,過去不信任中國的技術和產品。現在,外商目睹了我國口蹄疫疫苗的效力和品質后,一改過去的態度,主動尋求與我們合作。”鄭海學說。
用好“國之重器”
蘭州獸研所擁有全球體量最大的生物安全高級別實驗室設施集群(簡稱“P3實驗室”)。這個有著“國之重器”之稱的實驗室,外觀上像一處防護級別極高的養豬工作間。通過監控室可以看到,實驗室內各項試驗正在有序開展。
“研究人員在這里開展傳染性強、人畜共患的一二類病原研究,引領和支撐重大疫病攻關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蘭州獸研所重大平臺負責人郭建宏介紹,尤其是非洲豬瘟的基礎研究和相關產品創制,離不開P3實驗室的支撐。
優越的重大技術平臺,為蘭州獸研所科技創新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蘭州獸研所擁有包括國家口蹄疫參考實驗室、國家非洲豬瘟區域實驗室、國家包蟲病專業實驗室在內的6個國家級平臺,以及包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口蹄疫參考實驗室、世界原子能機構聯合研究中心等在內的10個國際平臺。
“如果沒有重大技術平臺支撐,科研創新就會陷在規模小、層次低的低水平研究中。”蘭州獸研所口蹄疫與新發病流行病學團隊骨干成員朱紫祥說,重大技術平臺在突破關鍵技術、培養和聚集高層次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所雖然地處西北,卻能以專業平臺吸引優秀科研人才匯聚一堂。”蘭州獸研所教授肖書奇認為,蘭州獸研所為懷抱科研理想的年輕科學家提供了實現夢想的舞臺,帶動技術研發實現產品轉化,實現“產學研”全鏈條發展。
“要實實在在服務畜牧業,落地轉化研究成果是前提。”鄭海學說,蘭州獸研所通過成果轉化和產品轉讓,支撐3家上市企業、14家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累計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