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聚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指出產能提升的重點是玉米和大豆,關鍵是品種培育和技術應用。"
5月2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發布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報告聚焦農業強國建設、畜牧業競爭力提升、糧食安全保障等議題,全面分析了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并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如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如何實現等。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守好“三農”基本盤意義重大,《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3》以農業強國建設為主體,從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一般規律出發,科學識別國際農業強國及其主要特征,從“五強”維度找差距、明路徑。報告聚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指出產能提升的重點是玉米和大豆,關鍵是品種培育和技術應用,聚焦三大主糧全產業鏈減損,提出科技和政策雙管齊下,有望再節約出一個千億斤。報告將為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與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決策參考。
《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是中國農科院高端智庫報告,已經連續第六年發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現場發布了報告,他介紹,今年的報告聚焦農業強國建設,重點關注農業強國的一般規律以及國際比較,同時,在農業強國建設大目標下,報告還對畜牧業競爭力,新一輪千億級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以及全產業鏈減損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中國邁入國際農業強國,科技創新效率和經營體系效率提升,是兩個關鍵因素,”梅旭榮說,“我國科技創新到應用的過程中,仍有不少堵點,同時,面對大國小農這個基本國情,如何推動經營和服務的規?;?,提升經營體系的效率,都是下一步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p>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表示,今年的報告,首次系統地開展了農業強國一般規律及國際比較。報告以保障供給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等“五強”為五個維度,構建農業強國識別與比較指標體系。按照這一指標體系,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德國分列農業強國的前五強,“報告對標農業世界強國比出了差距,比出了目標。當前,我國還存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偏弱,現代農業產業經營體系效率不高,全球農產品貿易話語權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將是我國建設農業強國所需要克服的困難,而這些重要結論,有助于我們科學認識、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睆埡铣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