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大面積設施園藝的國家,中國在2017年第一次承辦了被譽為設施園藝界“奧林匹克”的學術盛會——國際設施園藝大會(GreenSys2017)。
8月21日,大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在開幕式上表示,能以東道主身份舉辦此次大會,體現了國際園藝科學學會和其他國際同行對中國設施園藝發展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肯定。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設施園藝產業發展迅速,面積已達370多萬公頃,為世界第一大國,不僅成功解決了北方地區冬春蔬菜短缺和周年均衡供應的難題,也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不過,我國設施園藝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中國設施園藝產業唯有走通自己的路,才能給世界設施園藝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資借鑒的經驗。
最大,但與最強有差距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最近30年來,通過政府、科技與產業界的不斷努力,設施園藝面積已達370萬公頃,成為世界上擁有設施面積最大的國家。
同時,通過中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國已經在低碳節能溫室、生態型無土栽培、物聯網管控以及智能LED植物工廠等領域走在了世界前沿。
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在主題演講中指出,我國設施蔬菜生產總量大,占蔬菜總量的1/3。2016年設施蔬菜面積370.1萬公頃,總產量2.6億噸,人年均近190公斤;產值接近蔬菜總量的半壁江山。
據介紹,我國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集中度高,北方15省共有設施蔬菜234萬公頃,占全國(除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總面積63.04%;黃淮海及環渤海灣地區占56%,長江中下游地區占18%,西北地區占11%,其他地區占15%。
設施蔬菜生產總量集中度高,山東設施蔬菜產量 5080萬噸,河北 4229萬噸,加上遼寧、江蘇和河南,五省設施蔬菜產量之和占全國總產量的66%。
設施蔬菜生產種類集中度高,番茄、黃瓜、辣椒、茄子和芹菜五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53%,再加上菜豆、小白菜、西葫蘆、韭菜和豇豆,這十種設施蔬菜面積則占總面積的70%。
不過,張桃林強調,中國設施園藝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單體規模小、資源效率低、機械化水平不高,設施園藝產業面臨諸多挑戰。
對此,大會主席、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楊其長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目前我國設施單體規模較小,90%以上的設施為單體規模在500平方米左右的日光溫室或塑料拱棚,而荷蘭等發達國家的大多數設施單體規模已達1~2公頃;由于規模小,限制了一些先進管理技術和精細化技術的應用,從而造成人工成本高企;機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機械化率僅為30%左右;人才專業化水平較低,各種先進管理手段和技術的應用因此受到限制。
李天來進一步總結道,設施蔬菜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土地產出率低,溫室蔬菜產出率為10千克/平方米;產品質量不高,不僅外觀和營養品質不高,產品安全性也不理想;勞動生產率低,平均每人僅經營1000平方米;生產環境較差,高溫高濕、空氣不佳;勞動強度大,多靠人工作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如雪、風、低溫、高溫、弱光較大;生產效益波動較大,在0.1萬至8萬元之間;肥、藥、水、土地等利用率不高。
“歸根結底是未解決好如下問題:設施設備性能不佳;環境調控不佳;育苗標準化水平較低;栽培模式和技術標準欠缺;病蟲害防控不到位;作物生長發育障礙防控不夠;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水平低。”李天來給出了這樣的原因。
走出自己的道路
“盡管我國設施蔬菜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但是發達國家高投入、高能耗、高產出的模式并不適合我國國情,中國設施蔬菜發展要走出自己的路。”楊其長為記者解釋道,目前,荷蘭、日本、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設施園藝發展水平排在我國前面。以荷蘭為例,設施番茄產量為60~80千克/平方米,凈效益為10~20千克/平方米;而我國產量為15~35千克/平方米,凈效益也為10~20千克/平方米。二者盡管產量相差甚遠,但凈效益差不多。
楊其長進一步指出,中國蔬菜售價水平遠低于荷蘭等國家,如果采用同等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菜農基本上就沒有收益了。這決定了我國設施蔬菜生產必須選擇低成本低能耗高產出的道路。
他認為,首先要擴大我國設施單體的規模。其次,要采用能耗低、產出相對較高而不是絕對高的管理技術手段。再次,要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節能技術,選育能高產出的品種。最后,提高設施蔬菜的農業機械化率。
對于我國設施蔬菜未來的總體發展方向,李天來給出了如下建議,即“一主四輔五大領域”:在現實需求方面,要以解決供應與增收用設施蔬菜中的問題為主,講求規?;匦б?;在近期需求方面,要以研發10年后應用的現代設施蔬菜為輔,發揮試驗示范作用;從未來著想,要以探索蔬菜工廠為輔,進行展示示范;在娛樂需求方面,要以發展觀光旅游設施蔬菜為輔;而在特種場所需求方面,則以發展特種設施蔬菜為輔,可以不計成本。
依據總資源確定的發展道路為:節能、低成本、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依據各地資源確定的發展原則為:因地制宜,高效利用各地資源,尊重市場需求,科學進行產地布局,注重糧菜統籌,保障食物供給與產業增效相結合,依靠科技支撐,提高“三率”為核心,堅持中國特色,實現自然資源、生產資料資源和人口資源的有機結合。
李天來還說,依據現狀確定的發展重點為:一是提質增效。以溫室、塑料大中棚、遮陽棚和防雨棚為主體,通過新增和改造,實現生產設施現代、蔬菜種類多樣、生產手段先進、生產過程規范、產品質量安全、產品供應均衡、資源利用高效。
二是推進現代化。按照中國特色設施蔬菜方向,推進設施結構標準化、環境調控自動化和物聯網化、生產管理輕簡化、資源利用和產出效率高效化。
“設施蔬菜是中國重要產業。我們未來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勞動強度和生產投入,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安全、規?;同F代化?!崩钐靵碚f。
據張桃林介紹,下一步,農業部將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布局。支持一批氣候、水土資源、交通區位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發展設施生產,形成設施園藝優勢產區。二是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支持設施園藝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強寬領域、深層次的協作,積極探索設施園藝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三是加快人才培養步伐。采取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各個層次的設施園藝專業人才,不斷提升設施園藝生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