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總產值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去年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的省份。其中,山東濰坊是全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農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農業總產值在2020年突破千億元。
“形成了糧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果品、種子、農機等八大優勢產業集群,蔬菜、畜禽、農機三個主導產業,全產業鏈條值超過千億元,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和種子鋪?!?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省濰坊市人民政府在京聯合發布《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在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發布會上提到,近年來,濰坊市在總結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三農”工作躍上新臺階。2020年,濰坊市農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038億元,占山東省的1/10左右;蔬菜產量、畜禽產量均達到山東的1/5左右;農機總產值達到1300多億元,約占全國的1/4;生姜、胡蘿卜、大蔥、洋蔥出口額分別占全國的1/4、1/6、1/2、1/7左右,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貨值分別占全國的1/8、1/6左右。
濰坊用全國1‰的淡水、1.7‰的土地,貢獻了全國7.2‰的糧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園子,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
2020年,濰坊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9∶1,降至2以內,低于山東2.33∶1、全國2.56∶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農經所袁龍江所長在發布會上表示,濰坊模式是濰坊各地農業農村改革創新經驗的集成,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創新農業生產的組織形成、經營方式和運行機制。著力解決農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濰坊模式演進分四個階段。第一是確定主導產業,實施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經營模式。核心是實施農業產業化,體現了生產力為標準的原則。第二是實施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以及龍頭帶動、市場帶動、科技帶動,“三化三帶動”戰略。第三階段是調整過去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安全、優質、高效和品牌戰略,推動了農業的高效高質量發展。第四個階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濰坊市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提出的三個導向,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為指引,堅持問題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濰坊市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實踐報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中心組織編制,該《報告》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建設國家高端農業智庫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報告系統梳理了濰坊市“三個模式”的內涵演進,總結凝練了新時代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實踐探索,深層挖掘了新時代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基本經驗和理論體系,科學謀劃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路徑。
報告指出,“三個模式”在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產業發展方式、路徑選擇和組織推進上,都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包括創新農業產業化內涵和形態,實現產業化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執行的良性互動;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實現共同全面共同富裕;促進三個融合發展,實施鄉村全面振興。該報告成果立足實踐與理論之間的互促共進,由基本軌跡和基本經驗的提煉上升到基本規律的總結,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