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供求緊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改變,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風險不斷增加,大豆油料和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仍然面臨一系列制約因素。”在1月12日舉行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蔬菜5個產業專家團啟動會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表示,破解這些矛盾、穩產增產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吳孔明指出,要依靠科技創新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深挖增產潛力,要依靠科技推廣,在農業生產重點環節和關鍵節點上,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服務,實現良種良法良技配套,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豐產豐收。
吳孔明強調,產業專家團一要牢記科技支撐穩產保供職責使命,支撐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支撐大豆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及“菜籃子”工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貢獻國家隊力量。
二要完善從生產實踐中凝練科研選題機制,把“科研命題從生產實踐中來,科研成果到生產實踐中去”作為產業專家團的工作原則和重要任務,為穩產保供提供更加及時有效的科技支撐。
三要全力做好“四個服務”。要服務好政府、企業、農民、科研。
四要營造良好環境條件氛圍。營造扎根主戰場、奉獻主戰場、服務主戰場、建功主戰場的良好風尚,激勵廣大專家尤其是青年專家走出實驗室,以扎根生產一線為榮,在農村廣袤土地上建功立業。
啟動會上,吳孔明為產業專家團依托單位授牌并頒發團長聘書,5個產業專家團團長分別介紹產業專家團組建方案。
水稻產業專家團團長、水稻所所長胡培松院士表示,農業強國建設其中科技強是必要條件,專家團將緊緊圍繞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提出相關實用性科技命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更高產、更優質的新品種,更實用、更高效的新技術、新裝備,進一步加強最新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貢獻率。
作科所所長錢前院士代表依托單位作發言,他表示,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核心命脈在產業。產業專家團是中國農科院科技支撐穩產保供的機制創新,將遵從“專家團-專家站-田間課堂”的服務格局,通過在主產區布局專家工作站,縱向聯通、橫向聯合,實現四季服務,貫穿全產業鏈條,并通過組建科技小分隊,解決產業發展突發性區域性應急問題。
目前,中國農科院共成立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蔬菜6個產業專家團,將陸續建立覆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產業專家團,遵循“平時布局、戰時實用”保障模式,形成穩產保供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