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蘭州12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豪 記者 馬富春)針對網曝“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多名同學疑似感染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一事,12月6日,蘭州衛健委發布官方消息顯示,2019年12月2日,蘭大一院西站院區上報4例疑似布魯氏菌病病例,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人員。
截至12月6日12時,已檢測263人,其中抗體陽性65人(含上述4例),以實驗室工作人員為主。65人均按照治療方案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及時采取規范治療措施。農業部門正在積極進行病源追溯、現場處置,各項監測處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已做出重要批示,在國家和省級衛生健康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蘭州市衛生健康部門組織工作組對該研究所人員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組織臨床專家開展心理疏導、專業咨詢,制定治療方案。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表示,將積極對血清學陽性人員進行診治,配合衛生健康委追查疫源。在收到報告后,已封閉相關實驗室、實驗動物、動物舍,配合流行病學調查組調查40多人,配合調查組對動物房飼養實驗動物實驗室進行了取樣,對陽性人員用餐餐廳、研究所周邊飯館進行調查。目前,具體的疫源調查工作正在進行,有新情況將及時發布。
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信息稱,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引起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人類對布氏菌屬中的大多數細菌都是易感的。染疫的家畜是人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由于接觸患病的牲畜及其產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甘肅省是我國5個畜牧業大省之一,同時也是歷史上布病流行較為嚴重的省(區)之一,全省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曾有不同程度的暴發和流行。
該病可侵犯人體的網狀內皮系統,引起多系統多器官損害。潛伏期一般為1~3周,平均為2周,部分病例潛伏期會更長。急性期病例以發熱、乏力、多汗、肌肉關節疼痛和肝、脾、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慢性期病例多表現為關節損害、長期發熱等。病程長短不一,以3~12個月者居多,多數患者只要及時就醫,規范治療,一般預后良好。患者如不及時治療,易由急性轉成慢性,反復發作。
甘肅省疾控中心建議職業人群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個人防護,積極學習布病防治知識,在日常工作中穿戴工作服、橡膠手套、圍裙、帽子、口罩和膠靴等個人防護用品,做好個人防護。從事疫苗和診斷制品生產及布病防治科研等職業人群,必須穿戴一次性連體防護服、鞋套、N95口罩、乳膠手套、一次性帽子等個人防護用品,必要時戴護目鏡。
除此之外,要規范操作,養成良好習慣。在工作場所做好對病畜排泄物和流產物,死畜及其肉、內臟和皮毛及工作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確保各類污染物無傳染性。工作結束后做好工作場所和器具及個人消毒。
用人單位要積極組織開展職業衛生培訓,增強職業人群對布病防治知識的了解。對職業性布病人群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條件及必要的防護用品,確保職業性布病防護措施的落實。對從事接觸職業性布病危害的作業勞動者,應當按照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據了解,布病是人畜共患性疾病,人的傳染源主要是牛羊等染疫動物,人傳人的風險極小,目前國內尚未報道過人傳染人的病例。該研究所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已經落實,不會對周圍人群構成新的威脅。(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