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布《蘇州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2020-2022年)(試行)(2.0版)》(以下簡稱“2.0版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是在去年兩家單位聯合發布的全國首個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基礎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最新要求,結合一年來蘇州的實踐運用,形成新的修訂版本。
據介紹,自2020年指標體系發布以來,蘇州按照“指標項目化、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的實現路徑,配套出臺任務清單,制定市、縣、鎮三級實施方案,確保各項指標分解到年度、落實到項目。年末按照指標體系對上年度實現情況進行評價,科學監測蘇州目前所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階段,精準把脈“三農”工作發展現狀,及時調整下一年度“三農”工作重心。圍繞指標體系出臺考核方案,對縣級市(涉農區)和鄉鎮分類實施考核,考核結果在農村工作會議上通報,并與表彰名額和用地指標掛鉤,切實考出壓力、考出動力。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蘇州農業農村現代化勢頭向好、成效明顯,在2020年度江蘇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蘇州大市和4個縣級市均獲得第一等次。一是“農業強”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生產總體穩中向好,全市高標準農田基本實現全覆蓋,智慧農業等全國農村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加快建設。二是“農民富”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全市村均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達到1053萬元,100個市級相對薄弱村年均收入達到44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6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89:1,是發達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三是“農村美”的動人圖景進一步展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在江蘇省率先實現市域任務銷號,太倉市、昆山市獲國務院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地區表彰激勵。蘇州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數量和質量領先江蘇省,創新開展“兩湖兩線”(環陽澄湖、環澄湖,太湖沿線、長江沿線)跨域精品示范區建設。四是“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實踐內涵進一步拓展。鄉村治理積分制探索運用,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覆蓋率達100%,縣級以上文明鎮、文明村占比分別達到100%、78%,甪直鎮瑤盛村等7個村和梅李鎮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此次2.0版指標體系繼續保持了1.0版指標體系“四三三架構”總體框架,確保一脈相承、有機銜接,設定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農民現代化、城鄉融合4個領域,制定3級指標,分市、縣、鎮3個行政層級。此次指標體系修訂,總的來說有以下四個特點和變化:一是緊扣“率先基本”時間節點,進一步強化結果運用;二是聚焦“共同富裕”時代主題,進一步增強富民導向;三是瞄準“全面振興”遠景目標,進一步優化指標結構;四是突出“蘇州方案”功能定位,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