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農業科技功不可沒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農民收入連年增加,農業農村呈現持續發展、全面發展、快速發展的好勢頭。這其中,農業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沒。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唐華俊。
記者:這10年來,糧食生產的變化如何?
唐華俊:根據中國農科院有關科技人員的測算:2004年至2011年糧食連續8年增產,產量累計增加了14051萬噸。其中,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和糧食播種面積增加對總產量增長的貢獻分別為62.3%和37.7%,單產提高是糧食增產的主要因素。單產提高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從“十五”末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5%。
記者:農業科技進步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唐華?。骸秶抑虚L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要求農業科技在2020年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建設現代農業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以農業科技為核心,進一步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為新時期農業科技及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看,國家顯著加大了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不僅在國家“973”、“863”等國家主體科技計劃領域提高了農業科研項目經費比例;同時自2006年起,國家先后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等,每年投入數十億元,極大地提高了中央財政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強度,并通過中央投入帶動地方投入、政府投入帶動企業及社會投入等,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農業科技投入強度。在增加投入的同時,國家各有關部門也著力推進管理創新,注重建立科研任務“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的導向機制,注重農科教、產學研的聯合與協作,開始穩定支持與適度競爭相結合的重要探索。農業科技管理的創新,提高了農業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和科技產出率。
記者:我國重大農業科技新成果及推廣項目有哪些?
唐華俊: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矮敗小麥、三系轉基因抗蟲棉、“雙低”雜交油菜等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并通過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科技入戶工程等,集成推廣了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大大提高了大宗農作物生產能力。4380個糧食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平均畝產656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20多公斤。2010年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成功研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豬藍耳病疫苗等,為控制畜禽疫病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大批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為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