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隆重召開。
我國是鹽漬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表明,全國有各類鹽堿土資源面積約5.5億畝。為加快推動鹽堿地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全方位挖掘鹽堿地農業綜合生產潛力,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指導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聯合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聯盟以解決鹽堿地綜合利用、產能提升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問題為導向,構建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市場主導的新型產學研創新機制和實體,開展聯合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發展引導、產業規劃和品牌提升等業務,成員單位涵蓋本領域多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公司企業。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所長吳文斌主持聯盟成立預備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章程》及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建議名單,選舉產生了25家常務理事單位,推選了中國農科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擔任聯盟理事長。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指出,鹽堿地農業開發利用曾為我國糧食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從當前形勢看,鹽堿地綜合利用和生態保護面臨的情況復雜,難度不小,針對聯盟的使命職責,劉現武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主動應對新時代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引領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發展;二是要加快應對科學開發與合力管控的迫切需求,統籌謀劃鹽堿地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格局;三是要努力應對鹽堿地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張振華指出,聯盟的成立是推動鹽堿地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希望聯盟做實工作,共享資源一盤棋,集思廣益,貫穿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實現綜合性一體化發展。他強調,一要注重學科融合,強化機理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應用一體化;二要注重利益鏈接,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鹽堿地提質增效,實現增地、增產、增值;三要注重成果落地,加強“政產學研用”集成研發,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引領鹽堿地事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聯盟成立大會的召開,集聚整合了我國鹽堿地領域優勢科技力量和產業資源,為加快我國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研發模式的建設提供了平臺,將有效引導和促進我國鹽堿地綜合利用、協作互動和健康發展,對推進以鹽堿地資源利用提質增效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