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麥生產中最大的干擾往往來自干旱、低溫、晚霜、漬水、高溫、干熱風、成熟期降雨等非生物脅迫。主要表現是:1.隨著大面積推廣品種“春性化”,以及玉米秸稈還田后整地和播種的粗放操作,小麥生產隨時面臨凍害威脅。2.由于氣候變暖,小麥生育后期的高溫或干熱風為害更加頻繁,或因收獲期遇雨導致穗發芽損失嚴重。3.抗御干旱、低溫、晚霜、干熱風、爛場雨等逆境的育種技術手段不足,育成品種對某一種逆境可能具有較強抗性,但不能同時具備在一個生長季節內不同生育階段所需要的多種抗逆性,造成在不同年份不同天氣條件下,小麥生產“抗災奪豐收”的科技含量不高。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肖世和等研究人員利用分子標記鑒定春化反應基因,選擇該位點上表現隱性和冬性基因型,避免了抗寒性鑒定受連年暖冬和栽培條件影響產生的誤差,并把對冬季凍害的抗性選擇從表型鑒定深入到基因型分析。聚合灌漿期群體氣冠溫差大和直線期灌漿速率快的優良特性,培育灌漿速率快,千粒重熱感指數一般在0.9以下,具有較好耐熱和抗干熱風性能的新品種。
抗逆高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在示范推廣過程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他們研發推廣了“縮小行距和推遲春一水”栽培技術,即把播種行距從20~25厘米縮小到14厘米,把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從返青期推遲到拔節期,在嚴重缺水、冬季凍害嚴重、后期常有高溫、收獲期時有爛場雨的黃淮海北部地區推廣抗逆高產新品種,每畝可少澆1~2次水,節水30~50立方米,節支20~40元,實現了小麥抗逆高產穩產。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农民日报]书写武陵山腹地“衔接”答卷2025-08-13 18:19:00
- [新华社]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2025-08-13 14:36:00
- [科技日报]最新研究破解微塑料调控土壤酶活性“密码”2025-08-13 14:34:00
- [工人日报]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2025-08-12 15:03:00
- [人民日报海外版]水果怎么吃,才能更健康?2025-08-12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