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我國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百分之七十五
26日從中國農科院舉行的“科技創新引領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發布會上獲悉,我國畜禽種業自主創新水平和種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為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秦玉昌介紹,當前,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實現了原產地與異地保護相結合、活體保護與遺傳材料保存相補充、國家與地方相銜接,建成了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199個,省級場、區、庫458個,保護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在科技部和農業農村部指導下,依托在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建立的國家家養動物種質資源庫,聯合科研院校和種業企業,建設和完善了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共享服務平臺網絡,實現了777個畜禽品種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共享;以冷凍精液、冷凍胚胎和體細胞等形式長期保存了300多個地方畜禽品種種質資源,大幅度提升了我國畜禽種質資源保存的多樣性;對收集資源進行了基本性狀鑒定,篩選出一批高產、優質和抗逆性強的種質資源,支持了一系列重要畜禽新品種的培育。
近年來,我國畜禽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我國以引進品種和地方品種等為素材,培育出100多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黃羽肉雞全部是自主培育品種,京紅、京粉系列蛋雞配套系打破了國外公司的種源壟斷,中畜草原白羽肉鴨、中新白羽肉鴨配套系填補了我國瘦肉型白羽肉鴨原種的空白。
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逐步建立。一批集種畜禽選育生產、商品畜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
秦玉昌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農科院將圍繞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在畜禽種質資源、重大品種培育、條件能力建設、成果產業化應用等方面進行部署,加快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項目立項和建設,力爭將資源庫建成全球保存畜禽種質資源總量最多、品種最全、體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和畜禽種質資源戰略保存的“全球庫”。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