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儲岳峰研究員領銜的草食動物細菌病創新團隊歷經十五年攻關,研發出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副豬嗜血桿菌病四價滅活疫苗及配套精準診斷技術體系,其核心疫苗產品已占據全國同類市場67%的份額,近三年累計為養殖業挽回經濟損失235億元。目前,相關成果“豬重要細菌病精準防控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項目已獲得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危害全球養豬業的重大細菌性傳染病,尤其對仔豬和保育豬致死率高,可引發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腦膜炎。該病原血清型眾多(超過15種),型間交叉保護性差,且耐藥性日益嚴重,傳統依賴抗生素的防控方式效果有限,不符合綠色健康養殖發展趨勢。
“如同流感病毒分型復雜,傳統疫苗往往只針對一兩種血清型,效果不佳。”團隊首席科學家儲岳峰研究員說。面對困境,團隊歷時15年系統研究,首次摸清我國流行的優勢血清型(4型、5型、12型、13型),并以此為靶點,成功創制出覆蓋最廣的四價蜂膠滅活疫苗。該疫苗已在全國28個省(區、市)大規模應用,顯著降低了發病率和死亡率。
儲岳峰研究員在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團隊同步研發了多種高效診斷技術,特別是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個副豬嗜血桿菌間接血凝抗體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檢測準確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但成本僅為進口產品的15%左右。
“進口試劑每份檢測成本近100元,基層難以承受。我們的試劑盒準確率與國際相當,價格僅12元左右,且只需普通溫箱即可操作。”團隊成員表示,“該試劑盒特別適合養殖場和基層獸醫站現場快速診斷,已在全國廣泛應用。”
團隊還牽頭制定了我國首個該病檢測的農業行業標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項,形成了完整的“診斷方法—行業標準—發明專利—檢測試劑盒—高效疫苗”技術鏈條,相關成果獲得國家二類、三類新獸藥注冊證書各1項。?
面向未來,團隊計劃深化現有產品國內覆蓋,針對不同區域提供定制化疫苗組合,積極探索海外市場。同時,持續研發新型疫苗和更便捷的診斷技術,確保持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