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農藥高效低風險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
把好農藥“三道關”
本報記者 蔣建科
近年來,關于“有毒”農產品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許多消費者在購買蔬菜水果的時候,甚至將有無用過農藥作為自己購買的選擇標準。農藥真如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鄭永權研究員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人生病了要吃藥,植物生病了要打藥,道理是一樣的。只要努力做到科學合理使用農藥,降低農藥風險,農藥可以為農業生產做出更大貢獻。
假如我們不使用農藥,所有農產品就能保證絕對安全?鄭永權形象地說:“植物猶如人類一樣,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遭受多種病菌、害蟲、雜草以及害鼠的侵襲,如不對其進行保護和救治,輕則會影響生長、減少產量,重則會導致死亡、顆粒無收。”
另外一方面,假如不用農藥,失去農藥的保護,自然界的真菌就會侵染農產品,由此而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真菌毒素已報道有300多種,常見的如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等。這些毒素不僅能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還可以通過其他消費產品而形成二次危害。鄭永權說,其實農產品在儲藏、運輸過程中,如果不進行防腐保鮮處理,極易感染食源性疾病微生物而發生腐爛,消費者食用被大腸桿菌等污染的農產品后會引發急性腸炎等。
“因此,農藥通過控制病菌的危害而減少生物毒素的產生和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污染,從而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鄭永權說。
鄭永權率領的科研團隊,針對農藥使用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展開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鄭永權說,我們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就是從把好農藥使用的選藥、配藥、噴藥“三道關”入手,來保障百姓的食品安全。
首先是選藥關。過去農民使用農藥,大都是從市場上購買后直接使用,這里就存在一個風險,一種農藥對病蟲害有效,也可能對人和環境有潛在風險。為此,科研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將所有成果匯集后率先發明成功26套簡便易用的試劑盒,1到3小時完成田間選藥,準確率達80%以上。農民通過這個試劑盒來選藥,所選農藥不僅有較高的防治效果,同時也可以規避農藥風險。
其次是配藥關。農作物分為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以及棉花等經濟作物,如何讓農藥能夠粘在葉子上發揮效果?科研團隊通過研究發明了藥液蘸著展布比對卡,指導田間合理配藥,農藥利用率因此提高30%。
再次是噴藥關。過去農民噴施農藥大都依據經驗,一直等噴到農藥從葉子上往下流才住手。鄭永權說,其實這時農藥已經噴多了。課題組發明了農藥霧滴密度指導卡、測試卡、比對卡的“三卡”聯用,實現了用“霧滴個數”來精準噴藥,從而減少農藥噴施量30%—70%。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吳孔明、宋寶安、蔡道基等專家認為,該成果在技術和理論方面有明顯突破和創新,對我國農藥發展和應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成果整體處于國際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我國是人口大國,保障糧食的自給自足尤為重要,一方面我們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增加糧食產量,另一方面需要減少單位面積的損失,而這與農藥的使用是分不開的。”鄭永權表示,要在農業部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加速推廣相關成果和技術,為農業發展和食品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BRTV新闻]《清风北京》丁颖:一生求真务实的“谷种佬”2025-07-19 00:24:00
-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吉林敦化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07-18 16:30:00
- [新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人参重大任务推进会暨吉林敦化人参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议举行2025-07-18 16:00:00
- [人民政协网]揭开“糖转运高手”的进化传奇2025-07-18 15:30:00
- [光明日报]水稻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问世2025-07-18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