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好不好,地里見分曉。2023年10月14日,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在山東省樂陵市召開綠色高產玉米品種“中玉303”推廣應用示范活動。
本次展示現場位于樂陵市寨頭堡鄉塚上村推廣示范點,連片種植了100多畝玉米新品種“中玉303”。經測產專家組現場測定,平均每畝實收籽粒鮮重1268.57公斤,籽粒含水率為26.91%,折合標準籽粒含水量14%后,實收畝產達到1077.54公斤。
“中玉303”的培育單位和培育人介紹了研發過程,推廣企業介紹了“中玉303”推廣情況以及分享基層推廣經驗。來自主產區資源、育種、栽培、種業、種植戶等玉米生產上中下游各環節200余人參與了交流研討,有效促進了優良新品種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據介紹,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長期從事玉米抗逆性研究,利用研制的產量、配合力、抗旱性、抗病性等表型精準鑒定技術,結合全基因組分子標記雜種優勢群劃分方法,對收集與引進的國內外玉米種質資源開展規模化的鑒定與評價,發掘出一批優異種質。在此基礎上,優化集成抗旱抗病種質穿梭改良、導入系規模化創制、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方法,構建高效種質創新技術體系。利用發掘出的優異資源,創制出高配合力、抗倒、抗旱、抗病CNH3323等優良新種質,并培育出綠色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的國審玉米新品種“中玉303”,成為種質資源發掘創新與高效利用密切結合的成功范例,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農業主導品種,為實現玉米單產提升、特別是改變中低產田的面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玉303”高抗玉米頑疾性病害莖腐病,而且抗旱耐密,優質高產穩產,籽粒容重767克/升,粗淀粉含量高達75.96%。“中玉303”在黃淮海、東華北主產區試驗示范推廣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20年在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劉寨村種植的15畝“中玉303”,畝產高達1060.8公斤。在2021—2023年又涌現出一批畝產超噸糧的地塊。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宇表示,我國玉米平均畝產只有400多公斤,中低產田涉及面大,提高其單產水平尤為重要,本次活動以綠色高產新品種“中玉303”的示范推廣為抓手,在黃淮海地區土壤偏鹽堿、地力中等偏下的典型中低產田,展示了黃淮海地區夏播玉米大面積噸糧田的前景,為中低產田產量提升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王天宇研究員現場介紹“中玉303”品種特點。楊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