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黑土地力提升與作物豐產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閆家崗農場舉行。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簡稱資劃所)主辦,北大荒集團閆家崗農場協辦,以資劃所承擔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黑土健康培育與增糧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為依托,通過協同技術創新,推進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和糧食產能提升。
資劃所王立剛研究員介紹,該任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耕地領域重大任務之一,以資劃所為牽頭單位,聯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環發所、灌溉所、農機化所以及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等優勢科研力量實施“攻堅作戰”,以“用養結合、護理相濟、全域實踐”為總體思路,以打造黑土健康增糧“中國農科院模式”為目標,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閆家崗農場為核心的“一主三輔”黑土研究網絡,在黑土保護性農業增糧技術、秸稈牧草肥飼化綜合利用技術、有機無機配施定向培肥技術、黑土侵蝕與壓實生態阻控消減技術等方面持續發力,最終形成玉米、大豆、水稻豐產與地力提升協同技術模式。
在測產現場,專家組測產結果顯示:該技術模式大豆密度1.8萬株/畝,較該品種推薦密度提升12.5%;40畝連片示范田機收實測產量為228.5公斤/畝,較品種國審認定產量(183.4公斤/畝)提升24.6%,比當地國營農場高產示范田增加8.8%。據介紹,該技術模式選擇抗逆品種黑農531,在玉米-大豆密植輪作模式下,集成前茬玉米秸稈全量覆蓋還田、優化肥料配方(總量減少20%)、自主研制大豆專用肥、北斗定位精準免耕播種與側深施肥一體化等技術,隨著技術模式的持續應用還可以實現土壤地力的提升協同,為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戰略和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供了農民接受度高、易推廣的系統解決方案。
在閆家崗核心試驗示范區,與會人員觀摩了本任務核心試驗示范區內的區塊化輪作、健康微生物定向培育、“草-畜-田”、秸稈微生物促腐、秸稈顆粒化、土壤壓實消減等定位試驗和示范技術。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會積極與地方農業推廣部門、種植合作社、北大荒集團各方面緊密結合,加快技術模式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