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玉田縣包尖白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7500萬公斤,除了規范技術、提升品牌影響力等,從育種等基礎領域開始,改變玉田包尖白菜的困境,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你見過上細下粗的“筍型”白菜嗎?這種外形特別的白菜,名叫玉田包尖大白菜,產自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是當地的傳統品種,是“玉田供京蔬菜”品牌主打蔬菜品種。如今精選的禮品裝玉田包尖白菜,每棵售價近50元。
然而,近些年來,這個特別的白菜,正經歷著品種退化、抗病性降低和產量下降等諸多問題。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蔬菜花卉所與玉田縣已達成合作協議,多位專家將赴玉田,在當地展開品種改良,技術提升、品質保障等多項技術攻關,讓這個享譽京津冀地區多年的傳統品種,重新找到振興之路。
上細下粗的筍型,是玉田包尖白菜的典型特征。受訪者供圖
特殊的白菜,不只是性狀特別
玉田是知名的白菜產地,這里種植著多個優良品種,其中,玉田包尖白菜是最知名的一種。這種白菜不是科技爆發時代育成的新品種,而是當地的傳統品種。
和絕大多數白菜不同,玉田包尖白菜的外觀很特殊,整體呈筍狀,直筒擰抱,頂部尖銳,下部直徑較粗,呈圓錐狀,故得名“玉田包尖”。
“白菜結球的形態有很多種,比如合抱、疊抱等,擰抱是比較特殊的一種,也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尖頭的擰抱白菜,目前已知的只有這一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張淑江說。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張淑江在玉田調研玉田包尖大白菜。受訪者供圖
玉田包尖白菜在當地的種植歷史,已有200多年,清代成書的《玉田縣志》中已有記載。張淑江介紹,這種白菜葉脈緊湊、葉片薄脆、口味甜脆,其嫩菜心可以生食,甜脆鮮嫩,清新爽口。同時,它還具有耐貯藏、不易抽薹等優良性狀,因此,即便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也聲名遠揚。
玉田白菜的優良品質,和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張淑江介紹,當地土壤肥沃,奧陶、霧謎山兩大礦泉水系穿境而過,為包尖白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使得種出的白菜口感清冽甘甜。尤以河流經過的玉田鎮、虹橋鎮、楊家套鎮、亮甲店鎮、彩亭橋鎮、郭家屯鎮等6個鄉鎮所種植的包尖白菜,品質上乘,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20世紀80年代,曾有國外科技人員引種玉田白菜,但均因土質、氣候等條件不宜而失敗,種出來的白菜不包心,其品相和品味也遠不如玉田本地生產的包尖白菜。
精品白菜一棵近50元
在玉田,優質包尖白菜的效益很高,其中精選的禮品裝包尖白菜,兩棵10斤左右,可以賣到98元,每棵價格近50元。
50歲的張小強,已經種了30年白菜,他皮膚黝黑,總是喜歡帶個筆記本,喜歡鉆研,尤其是開會時,幾乎每一次都要做筆記。
最初務農時,張小強只種著家里的五六畝地,后來慢慢發展,不斷流轉土地種植,如今已經有210畝。2021年9月29日,張小強的包尖白菜,被當地核準可以使用玉田包尖白菜的“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之所以能被允許使用這個標志,是因為當時的一次抽檢中,我的包尖白菜可溶性糖的含量達到3.5%,”張小強說,“可溶性糖的含量高,白菜的口感就好,玉田包尖白菜地理標志產品的標準是3.2%,而一般的白菜只有1%到2%。”
張小強的包尖白菜品牌,叫作“小強”,在當地,和他的白菜品質相當的還有不少,比如當地種菜大戶蔡連柱的“華玉”。近年來,消費價格逐漸上漲,2021年玉田包尖白菜平均收購價達到1.6-2.5元/斤,其中,兩棵共10斤左右的禮盒裝,每盒的售價高達98元。
蔡連柱介紹,“選中做禮盒裝的包尖白菜,不但是精挑細選的,還不能有一丁點病葉和空心,形狀要順直,緊實度達到九成,長度控制在42-43厘米,保證大小均勻一致,一棵凈菜重量約5斤。”
玉田白菜正在遭遇困境
不過,價格高、利潤豐厚的玉田包尖白菜畢竟是少數,即便在專業的合作社中,也不到一半,更多的包尖白菜,價格僅稍稍高出普通白菜的市場價,甚至大部分玉田白菜,還面臨著品種退化、品質下降的困境。
“作為地方品種,當地大部分農戶,仍在沿用傳統的種植方式,自己留種,靠經驗種植。”張淑江介紹。
一個經歷數百年的品種,需要不斷地提純選育,才能保證品種的質量,張淑江說,“農民自己留種,在選育方面,難免不夠專業,缺乏防止生物混雜的技術,會在多年留種的過程中,讓別的白菜品種基因混入,導致品種變雜,種植出的白菜質量參差不齊,有的質量很好,有的則會變差。”
近年新的流行病害,也在考驗著玉田包尖白菜,張淑江介紹,“比如白菜的根腫病,以前也有,但不太嚴重,所以這些傳統的地方品種,對根腫病的抗性不高,缺乏抗根腫病基因,這些年根腫病高發,致使玉田包尖白菜的產量降低,質量變差。”
氣候變化也給傳統品種造成了威脅,“玉田白菜一般在8月播種,11月左右收獲,這些年來,這段時間雨水普遍增多,惡劣天氣也變多,而原有的品種,在這些方面的抗逆性不高,產量和品質逐年下降,所以越來越不適宜大面積栽種,經濟效益也逐漸降低。”
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種植現代化程度偏低,但其品牌效應,卻使得當地及周邊地區廣泛擴種,玉田包尖白菜的總體品質受到負面影響。而少數不斷改進種植技術,引入現代種植理念的合作社,也存在難以普及的問題。張小強介紹,在他的白菜地中,光是生物菌+有機肥的投入,每畝地成本就比普通種植高300余元。同時,幾乎在每一個生產環節,張小強都使用了精細化管理,例如在包尖白菜幼苗期,一旦發現株形稍差、不順直的就會立刻拔掉;按照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保證產品收獲后達到綠色食品標準……
玉田包尖白菜種業翻身仗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先進的育種技術,科學的種植管理模式,正在改變著大多數蔬菜的生產方式。“以白菜為例,現代育種技術已經育成了很多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高的品種。這是玉田白菜所不具備的,很多種植者還停留在農家栽培的階段。”
據了解,近年來,為改善玉田包尖白菜的生產,當地已經采取了許多措施,如修訂《地理標志產品玉田白菜(玉田包尖白菜)栽培技術規程》,使農業生產“有標可依、有章可循”;打造包尖白菜精品基地,擴大品牌影響力,并帶動普通農戶改進種植技術;公布全國第一個“玉田供京蔬菜”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蔬菜品牌等。
當前,玉田縣包尖白菜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7500萬公斤,除了規范技術、提升品牌影響力等,從育種等基礎領域開始,改變玉田包尖白菜的困境,也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作為優秀的地方品種,玉田白菜具有極高的育種潛力,張淑江介紹,此次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和玉田縣達成合作意向,在未來,來自蔬菜花卉所的專家們,將進行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改進、品質控制、植保等多方面的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讓玉田包尖白菜這個優質品牌,真正踏上現代農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