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青年報]專業學術期刊探討“食品安全”引關注
專家認為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整體向好
發布時間:2016-01-06
|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6年1月5日|作者:邱晨輝
本報訊(記者邱晨輝)作為我國唯一一本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農業綜合類期刊,《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農業科學學報)近日在北京發布了一份罕見的專刊《中國食品安全專刊》,其中探討的也是學術刊物很少談及的敏感話題——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與研究進展。這一舉措吸引了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唐華俊院士等在內的專家及多家媒體的關注。
專刊發布當天,高福連用了兩個“敏感”和“勇氣”來形容這一舉措。“食品安全,一個公眾關心卻也十分敏感的話題,期刊主編敢就此做出一本學術專刊來,很有勇氣;這么敏感的話題,期刊主編還愿意請十多家媒體記者一起來討論,談一些真問題,而不是躲著,更是有勇氣。”
據了解,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屢有發生,如何科學理性地處理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需要專業科研團隊的調研和數據作支撐。這也是JIA編輯團隊出此專刊并觸碰此敏感話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該期刊執行主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美食品安全聯合中心主任耿旭告訴記者,關于中國食品是否安全,有不同的數字、不同的看法,作為掌握一些數據和研究成果的科技界,自然有責任、有義務就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做研究。此次發布的專刊就收錄21篇論文,圍繞政策法規、檢測與技術方法、風險管理與標準等主題,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對我國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問題、研究進展、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分析和探討。
201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訂后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該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被認為是我國在處理食品安全問題上最全面、最嚴厲的法律。耿旭說,參與專刊編寫的團隊,正是希望從科研角度對最嚴食品安全法的執行和完善提出意見和建議,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知與應對能力。
耿旭還告訴記者,根據專刊中國內外知名專家的觀點,目前,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整體向好,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不過專家建議,應加強政府、食品生產者和第三方監管機構協同共治,充分發揮第三方監管作用,以提高中國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此外,專刊還提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將呈現“更高、更快、更智能”的趨勢,也因此,專刊建議,要促進有效的風險管理與透明的風險溝通,以確保中國食品質量安全。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