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農民日報]農機農藝八配套科學播種六融合
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玉米高產優質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建立”項目,以選育的優良品種和作物栽培、植保、土肥、農機等創新技術為主體,結合地方成熟的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開展了玉米高產高效生產模式示范,在山東德州、安徽阜陽和內蒙古通遼等地集成組裝了兩套技術模式:一是超高產攻關模式,即“農機農藝八配套、科學播種六融合”;二是大面積生產模式,即“農機農藝六配套、科學播種六融合”。
經專家初步測產,在德州武城縣10畝的超高產攻關田中,用八配套六融合綜合技術模式,可達到畝產1000公斤,一般比當地畝產高300~400公斤,畝增收400元,畝節約5個工,節本400元。
用六配套六融合綜合技術模式,在德州武城縣畝產達到800~850公斤,一般比當地畝產高150~200公斤,畝增收300元,畝節約5個工,節本400元。
玉米高效增產生產技術集成模式適用于黃淮海地區的夏玉米種植,現將技術詳細內容介紹給廣大農民朋友。
農機農藝八配套
1.選用優良品種包衣種子。
選擇耐密、抗倒、耐陰雨寡照,高產潛力大,穩產性好的中單909優良品種,其種子質量要求高,并進行種子包衣。種衣劑用高巧+立克秀(或種衣劑用寶路+銳勝+福奇+好施得)。
2.科學播種。
搶時、滅茬、寬窄行、測土配方、三位施肥或條深松免耕多層施肥、密植播種。
3.葉面施肥。
當玉米長到3~5葉時,及時噴灑途保康和愛沃富葉面肥,使根系下扎,增加莖稈的韌性從而培育壯苗,在噴葉面肥時對上殺蟲劑福戈,一次用藥病蟲兼治。每畝可增收30公斤左右。4.統防統治。
(1)化學除草,播種后出苗前借澆蒙頭水的土壤墑情較好及時噴灑玉盈秀封地除草劑,如果土壤干旱選用苗后除草劑,耕潔、金玉捷、玉袖等對玉米比較安全的除草劑,嚴格噴灑時間和用量,特別注意有機磷殺蟲劑的使用,嚴防除草劑藥害的發生;對于個別有雜草的地塊再噴施苗后除草劑。
(2)統防統治病蟲害,當玉米抽雄前及時用揚彩100毫升+愛沃富10毫升或寶路20毫升+敵力脫20毫升+愛沃富10毫升防治多種病害,也可以對上福戈或福奇殺蟲劑防治雄穗蚜蟲和雌穗玉米螟,統一采用飛機噴藥防治。
5.化控防倒。
為防止玉米倒伏,在六葉一心時統一噴灑玉黃金控旺藥劑,每畝用玉黃金1500倍液,噴灑30公斤,可降低株高和穗位各約20厘米,控旺效果非常明顯。
6.人工輔助授粉。在剛抽雄時兩人分別站到畦背上用竹竿拉繩子對玉米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數,防止玉米禿尖。
7.適時晚收。
在不耽誤下茬小麥播種的情況下,根據玉米籽粒灌漿進程及乳線進度盡量晚收。在10月5日前后,完成玉米機械收獲。玉米適時晚收是增產的一項技術,就是在玉米苞葉變白后一周再進行收獲,利于提高千粒重,每畝可增收30公斤左右。
8.全程機械化。
玉米全程實現機械化,從播種、澆水、施肥、統防統治、收獲都實行機械化,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益。比傳統種植方法每畝可少用工5個,增效400元/畝。
科學播種六融合
搶時、滅茬(貼茬)、寬窄行、用測土配方肥、三位施肥(條深松免耕多層施肥)、密植播種。
1.搶時。
“春爭日、夏爭時”,在6月12、13日兩天內完成播種。要求在6月15日前播種完畢。
2.滅茬(貼茬)。
小麥收割后及時用滅茬機械進行滅茬,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在超高產攻關中要滅茬播種,在高產高效大面積推廣模式中用貼茬播種。3.窄行種植。
播種時采用寬窄行播種,一般大行80厘米,小行40厘米,采用寬窄行種植,利于玉米生長期間透風透光,利于田間農事管理。4.測土配肥。
進行取土化驗,根據化驗結果和產量目標進行配肥,做到平衡施肥、科學施肥。
遵循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原則。肥料種類與施肥量:每畝需施優質有機肥3立方米、純氮28~30公斤(尿素60~65公斤)、五氧化二磷18~20公斤(標準過磷酸鈣125~150公斤)、氧化鉀28~30公斤(硫酸鉀57~60公斤)、硫酸鋅1.5公斤。
種肥:選擇控釋配方肥(20-10-15)40公斤+硅鈣鉀鎂等中微量元素肥料20公斤+硫酸鋅2公斤做種肥,播種時一定要種肥隔離,避免種子肥害。
追肥: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畝追施控釋配方肥(20-10-15)4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在玉米花粒期(抽雄后)畝追施尿素15公斤。
5.三位施肥(條深松免耕多層施肥)。三位一體施肥就是在播種時,在種子的左、右和下方各5厘米施肥,同時完成播種施肥。條深松多層施肥就是在種子下方分三層,每隔5厘米施肥。保障玉米多方位多層次吸收肥料,條深松可打破犁底層,利于根系下扎,不需增加肥料,肥效高周期長。播種機采用“三位一體施肥播種機或條深松多層施肥播種機”進行播種,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兩項工作。要求播后及時澆蒙頭水,確保一播全苗。超高產攻關田,每畝增施一袋有機肥,每畝可增收50~100公斤左右。
6.適度密植。
科學增加密度,攻關田密度在6500株,展示田密度在5500株以上,為玉米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種植密度6500/畝的地塊要求株距14.5厘米,畝理論株數7076株;對于種植密度5500/畝的地塊要求株距17厘米,畝理論株數6036株;對于種植密度4500/畝的地塊要求株距20厘米,畝理論株數5130株。每畝可增收150~200公斤左右。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供稿
- [农民日报]书写武陵山腹地“衔接”答卷2025-08-13 18:19:00
- [新华社]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2025-08-13 14:36:00
- [科技日报]最新研究破解微塑料调控土壤酶活性“密码”2025-08-13 14:34:00
- [工人日报]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2025-08-12 15:03:00
- [人民日报海外版]水果怎么吃,才能更健康?2025-08-12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