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科普中國智惠農民推出“專家解讀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系列策劃,邀請農業領域專家解讀文件精神和內涵。本期節目邀請到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智慧農業團隊青年助理首席余強毅解讀有關“高標準農田”的話題。
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副研究員、智慧農業團隊青年助理首席余強毅
剛剛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嚴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強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紅黃壤耕地產能提升技術攻關,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做好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點?!?/span>
問:2023年一號文件關于“高標準農田”的部署有何用意?
余強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關于耕地保護與利用,有三個重要概念值得關注。耕地是用出來的,永久基本農田是劃出來的,高標準農田是建出來的。
因此可以說,高標準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中國人的口糧田、保命田。為了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黨中央多次強調,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這一系列為決策部署,為今后一個時期耕地保護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問: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在保障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余強毅:一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糧食生產“十九連豐”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二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保障。農業強國首先體現在農產品保供能力強、農業競爭力強、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高。建成的高標準有力提升了農田基礎設施水平,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三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遵循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農田生產和生態和諧發展,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相協調。
問:高標準農田對提高糧食產量、糧食安全有怎樣的作用?
余強毅: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有“三高”,一是農田質量高。通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農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等級,保土保肥保水能力顯著增強。
二是產出能力高。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達到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三是資源利用效率高。促進農業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顯著提升水、肥、藥利用效率。根據調查,項目區節肥13.8%、節藥19.1%,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問:當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如何?接下來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余強毅:2022年我國新建成1億畝高標準農田,順利完成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階段性目標任務。目前,19.18億畝耕地超過一半是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保障了全國糧食產能的近80%,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基礎。
下一階段,兩大側重:一是如何科學制定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科學統籌,對接國土空間規劃、水安全保障規劃等,做好與“三區三線”劃定工作的銜接,重點在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科學安排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區域布局,分階段、分區域統籌實施改造提升項目。
二是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務。高標準農田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質量差、建而不用、建設占用、損毀撂荒等苗頭性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提出“三并重一協調”的要求,即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并重、工程建設與建后管護并重,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相協調。
2023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強化高標準農田監測與用途管控,我們圍繞高標準農田精準、智能、動態監測關鍵技術,研發高標準農田智慧監測監管與決策預警系統,真正實現“良田糧用、糧田良用”、支撐高標準農田“建好、管好、用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