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舒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針對我國當前穩定和恢復生豬生產的迫切需求,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聯合大北農集團,圍繞此前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的豬場,于近日共同研究建立了全流程生豬復養技術體系并推廣應用,形成了“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防控技術體系”,制定并發布了《豬場復養技術要點》,指導各地豬場開展復養工作。
據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仇華吉介紹,非洲豬瘟目前尚難以根除,但可防可控,研究發現,這一病毒通過接觸傳播,高溫、干燥、強酸強堿可將其有效殺滅,這些特點成為防控疫情和豬場復養的有利條件。豬場復養是指豬場發生疫情后,通過清洗消毒等方法清除場內已存在的病毒,并采取綜合措施有效阻止病毒再次入場,重新引進生豬開始生產。這是一項基于生物安全措施的系統工程,涉及條件保障、飼養管理、飼料營養、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等多項科技。該技術體系以多重阻斷與殺滅、建立標準操作規程為生物防控核心,涵蓋清場消毒、人物豬車流動、舍內操作等環節。
目前,該技術已首先在黑龍江大北農所有豬場推廣,并在大北農遼寧北鎮二場成功復產,極大提高了企業信心,10月中旬該豬場將實現滿負荷運轉。相關措施和標準操作程序可為其他養豬企業復養及非洲豬瘟防控提供有益借鑒。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疫苗方面,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發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中間產品制備和檢驗,近期已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