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揭示水稻害蟲褐飛虱借助二化螟誘導的水稻揮發物規避農業有益昆蟲稻虱纓小蜂對其卵的寄生的生態和生化機制,為理解“蟲害誘導植物揮發物”調控昆蟲種群生態功能提供新的視角。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生命(eLife)》上。
據團隊首席李云河介紹,在植物-昆蟲的長期協同進化過程中,植物活體為食的昆蟲主動或被動地利用害蟲誘導的植物揮發物來調節不同營養層種群的動態變化,以提高自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該創新團隊在前期的研究中,明確了褐飛虱顯著偏愛二化螟為害稻株,但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種行為并非由尋找優質食物的需求驅動。
二化螟向褐飛虱提供保護傘幫助其抵御稻虱纓小蜂
被捕食或寄生風險是影響昆蟲寄主選擇的重要因素,因此作者推測褐飛虱偏愛與二化螟共享寄主可能與逃避其天敵有關。進一步發現二化螟為害稻株釋放的揮發物對稻虱纓小蜂有顯著的排斥作用,而褐飛虱正是利用這一優勢,選擇與二化螟共棲在同一寄主植株以逃避天敵的寄生,揭示了褐飛虱高度適應的產卵策略。基于“飛虱尋螟為護卵”的現象及其重要意義,該研究被《生命(eLife)》期刊遴選為Top15%論文,并邀請領域內知名專家深入解讀了該研究成果在植物-昆蟲協同進化方面的理論價值及其在害蟲防控方面的實踐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