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和家長在一個透明的蜜蜂觀察箱前,嘰嘰喳喳地談論著,驚嘆著,演講員饒有興致地解答著大家的疑問,哪個是蜂王?蜂巢怎么建成?蜂巢是否和蜂蜜一樣可以食用……這一幕發生在5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在北京植物園區舉辦的“小蜜蜂 大作為”農科開放日活動現場。據介紹,本次活動為期兩天,采取“線下”為主、蜜蜂所主辦的《中國蜂業》雜志“線上”直播為輔的方式進行。
為了加深公眾對蜜蜂為農業增產增效作用的了解,開放日專門開設“蜂業-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一環”科普講座,由蜜蜂研究所所長彭文君授課,向公眾講述了蜜蜂和農業的故事。彭文君指出,蜜蜂具有服務農業、服務人類健康、生物研究價值、生態功能、助力鄉村振興等五大作用,蜜蜂不僅作為生活資料產出蜂產品供人們消費,更重要的是蜜蜂是最廣譜高效的授粉昆蟲,可以作為生產資料授粉,“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未來,一只蜜蜂改變了種子的未來”。精彩的講座吸引了廣渠門中學學生和社會公眾近百人參加。
開放日還設置了精彩豐富的游學活動,公眾能近距離觀察蜜蜂生活習性、看1.35億年前的蜜蜂化石、親自動手搖蜜、游中國蜜蜂博物館、聽專家講解蜜蜂科普、觀看蜜蜂科普視頻等。其中,蜜蜂透明觀察箱和動手搖蜜深受廣大公眾的喜愛。大家透過透明板可以近距離觀察到原本隱藏在幽暗蜂巢里的蜜蜂大家族忙碌而精彩的日常生活:尊貴的蜂王在產卵、無所事事的雄蜂到處亂串、忙碌的工蜂在清潔蜂房、釀蜜、服侍蜂王、照顧幼蜂……而另一處的搖蜜環節更是吸引了孩子和家長們的動手欲望,在專家的幫助指導下,孩子們真正體驗到了割掉蜜脾封蓋、蜜脾放入搖蜜機,再親手搖動搖蜜機,看著蜂蜜從搖蜜機里流出,再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那快樂妙不可言。
此外,還有蜜蜂知識競猜、蜜蜂彩繪等玩樂活動,有不同蜜源植物的蜂蜜、蜜蜂和熊蜂授粉的精品果蔬的品鑒活動。活動寓教于樂,讓公眾增長了蜜蜂相關知識,更多方位地了解到蜂業科研工作,提高了對蜂業科學研究的興趣,意識到蜜蜂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維持生態平衡、促進人民身體健康和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彭文君告訴記者,蜜蜂從它發揮的作用看,與其說它是“生活資料”,倒不如說它是“生產資料”,像農藥、化肥、種子一樣,農業生產離不開蜜蜂。我國370萬公頃設施農業,蜜蜂類授粉只占萬分之一,基本都使用激素類生長素。而在發達國家的設施農業中,熊蜂授粉已形成產業鏈。比如在美國,蜜蜂類為牧草授粉,年產值可達47億美元。“蜜蜂這個物種在地球上存在本來就不是給人類產蜜吃的,而是為了在出現惡劣環境時給自己吃的,它的主要作用還是授粉。”彭文君說,作為最理想的授粉者,我們應該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目前蜜蜂所正在呼吁推動養蜂業的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模式和生產方式,推進養蜂業的規模化、智能化,推進產品質量全過程控制。“這其中就包括了機械化的環節,包括取蜜、運輸、蜂蜜的生產。我們蜜蜂所現在正在申請養蜂機械的農機購置補貼,真正要實現養蜂業的轉型升級,是肯定離不開機械化、智能化的。”
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吸引了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北京天寶康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京科興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合作單位,吉利汽車、中青旅等企業跨界參與,促進蜂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