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16日迎來其40華誕。中國農科院院長、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表示,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四十載風雨兼程,乘1978年全國科學大學召開、“科學的春天”到來之勢,在兩間活動板房里開啟了研究生教育的不凡征程,建院至今培養了15000余名高層次農科人才,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暨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交流會”上評價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的辦學實踐,走出了一條科研機構培養農業高層次人才的成功之路;并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全力支持中國農科院辦好做強研究生教育。
唐華俊回顧了研究生院40年風雨歷程和累累碩果:培養類型不斷豐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課程教學不斷加強,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思政工作不斷強化,育人體系不斷完備。學科專業布局不斷優化,學科體系不斷完善,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作物學、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4個學科被評為A+,生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2個學科被評為A-,A類學科占參評時博士一級學科的60%,A+學科數在全國所有高校中與北航等院校并列第十二位。師資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隊伍水平不斷提高,制定了《中國農業科學a院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劃定導師禁行行為十三條。開放辦學進程不斷加快,國際化教育新格局不斷形成,今年10月成為全國首批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院校,在校留學生來自全球57個國家,博士留學生規模位于全國農林類高校首位;先后與比利時列日大學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展博士學位教育項目,其中中比項目成為國內農業領域首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實現了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突破。繼續教育不斷發展,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領導不斷加強,黨建成效不斷顯現。他表示,要從40年光輝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國家棟梁之材;堅持內涵發展,著力構建一流學科體系;堅持開放辦學,著力構建具有農科特色的國際教育新格局。立足“三農”事業,全面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農科教育服務“三農”、服務社會、服務發展,辦好中國農科院研究生教育,扛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與厚望。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發展基金會”同期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