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沃田科技行動”,在耕地科技創新、長期性基礎性工作、科技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戰略布局,促進全院耕地科技創新跨越發展,服務國家“藏糧于地”戰略,支撐解決“耕地要害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介紹,我國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得益于土地釋放的生產潛力。但總體看,我國耕地資源“三少”特征凸顯,即人均耕地少,高質量耕地少,可挖潛耕地資源少。
具體來看,在數量上,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19.18億畝,人均耕地約1.33畝,人均水平較1996年下降0.26畝,人地矛盾日益尖銳。
在質量上,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顯示,全國耕地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十個質量等級,其中,一到三等耕地僅占31%,中低產田占比高達2/3以上,優質耕地資源十分緊缺。
從生態上看,長期以來的高投入、高產出導致耕地長期處于超負荷利用狀態,化肥、農藥、灌溉、地膜、秸稈、畜禽糞污以及機械等耕作活動對土壤頻繁擾動,帶來土壤質量退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突出。因此,加快耕地科技創新,加快實現耕地科學保護和利用,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沃田科技行動”主要包括三項任務:一是聚焦耕地突出問題,分區分類消減障礙提升地力;二是強化科技長期性基礎性工作,定時定位發現問題摸清規律;三是建設耕地科學重大平臺,聚才聚力打造創新高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耕地科技創新總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介紹,“沃田科技行動”聚焦我國東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鹽堿地、設施農地及后備耕地等“七塊地”的突出問題,進行全鏈條科技創新,通過突破核心技術,解決重大科技瓶頸問題。
此外,為確?!拔痔锟萍夹袆印钡捻樌麑嵤袊r科院聘任周衛為耕地科技創新總首席,成立國家耕地科學中心,構建以國家使命為牽引、以卓越創新團隊和科學中心為實施主體、以績效為導向的重大任務聯合攻關機制,建立“戰略布局、任務牽引、團隊作戰、協同共享、多元投入、以評促研”的新工作機制。